第16章 步步为营(2 / 2)

可推广农法设想:(极其模糊地提及“代田法”轮作保墒原理,强调“闻于古籍”)。

特色物产潜力:(蜀锦、井盐、药材、漆器…)。

巩固西南之议:(提及道路修缮、与当地部族“羁縻”通商的重要性)。

这并非完整的计划,更像是一个“勤奋好学”的皇子,基于典籍记载和“忧国忧民”之心,对帝国一处富庶之地进行的“纸上谈兵”式的梳理。他将此简混在其他抄写的书简之中,毫不设防地摊在案上。目的:若被芍药、牡丹或黑冰台“无意”看到并上报,正好向嬴政传递一个信息——公子欣的“心思”,都在如何治理地方、充实国库这些“实务”上,且对巴蜀“情有独钟”!为后续提出外放请求埋下顺理成章的伏笔!

伤势在太医“精心”调理和欣的刻意拖延下,“终于”到了能面圣的程度。这一日清晨,芍药、牡丹比往日更加殷勤,为欣换上内府新送来的、质地上乘却款式低调的深青色锦袍(符合他“不张扬”的人设),仔细梳理发髻,遮掩额角淡去的疤痕。

看着铜镜中那张依旧带着几分病弱苍白、却难掩清俊和一丝紧张忐忑的脸,欣深吸一口气。镜中的眼神,瞬间沉淀下来,只剩下如同古井般的深邃与坚定。

章台宫暖阁。

不是正殿的恢弘肃杀,却更显威压。这里空间不大,布置精雅,燃着清冽的龙涎香。巨大的紫檀木御案后,始皇帝嬴政身着常服,正批阅着一份奏简。阳光透过高窗,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专注而冷硬的侧脸,如同青铜铸就的神只,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赵高如同影子般侍立在侧,低眉顺眼。

“陛下,公子欣奉诏觐见。”内侍尖细的通传声打破了沉寂。

公子欣深吸一口气,在碧荷、丹桂(被留在殿外)和黑冰台锐士的注视下,迈着略显虚浮却极力保持沉稳的步伐,踏入这决定命运的门槛。

他走到御阶之下,依足最严格的礼仪,深深叩拜下去,额头触碰到冰冷光滑的金砖地面,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与敬畏,清晰地回荡在暖阁之中:

“儿臣欣,叩见父皇!父皇万岁!”

嬴政缓缓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头。那双仿佛能洞穿九幽、掌控生死的眼眸,如同两道实质的寒光,落在了阶下那个跪伏的、单薄的身影之上。

风暴的中心,终于面对面。

公子欣的命运,乃至大秦未来的走向,都将在这次召见中,被推向一个不可预测的湍流。他所有的伪装、谋划、隐忍,都将在这位千古一帝的审视下,迎来最终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