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阳光穿过幼儿园的葡萄架,在角色扮演区投下斑驳的光影。五岁的知雪正踮着脚往“小厨房”区挤——她今天特意穿了带蕾丝花边的白裙子,想扮演“妈妈”给布娃娃做饭。可刚拿起玩具锅铲,朵朵也冲了过来:“不行!我才是妈妈!我昨天就预约了这个角色!”
我先来的!知雪攥紧锅铲,老师说谁先拿到道具谁先玩!
朵朵的眼眶瞬间红了,一把抢过布娃娃:那我就不当妈妈了…反正你也想当!她抱着娃娃转身跑开,眼泪啪嗒啪嗒掉在小熊玩偶的耳朵上。
系统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因视角局限引发同伴矛盾,触发同理心培养系列任务。】
【任务一:理解同理心的本质——不是我没错的辩解,是换角度看的理解。】
【任务二:记录宝宝首次主动感知他人情绪并积极化解矛盾的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同理心小天使,可定制拥抱小熊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共情引导力+100。】
第一次的困惑不解:她为什么要哭?
知雪攥着锅铲站在原地,完全懵了。
在她看来,这只是一场再普通不过的角色争夺:她准备了漂亮的裙子,朵朵明明昨天还说今天想当宝宝。可现在朵朵哭了,老师走过来轻声问:知雪,你觉得朵朵为什么难过呀?
因为她没抢到我手里的锅铲?知雪小声说。
老师蹲下来,指着朵朵的小熊:你看,小熊的耳朵都被眼泪打湿了。朵朵是不是也想当妈妈,给小熊做饭?她可能觉得,你选了她的角色,她就不能给宝宝做饭了,所以伤心。
知雪盯着小熊湿漉漉的耳朵,忽然想起上周自己想当公主却被浩浩选走王冠时,也是这样红着眼眶跑开的。原来…原来朵朵和她一样,也会因为想要的没得到而难过。
家庭共情课:妈妈的小辫子事件与爸爸的小狗日记
傍晚回家,知雪把沾着蛋糕渣的白裙子塞进衣柜,坐在地毯上揉膝盖。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不开心?妈妈赵晗意端来酸奶,是因为和朵朵吵架了吗?
知雪点点头:我没错呀,是她先抢娃娃的…
但你有没有想过,朵朵的‘抢’,其实是因为她也想当妈妈?妈妈翻出一本旧相册,你看这张照片,妈妈五岁时和小姨抢蝴蝶结发夹。小姨哭着跑了,后来妈妈才知道,小姨那天刚学了扎辫子,想给布娃娃戴漂亮的发夹。妈妈当时只觉得‘明明是我先看到的’,却没问小姨为什么想要。
爸爸沈益晖抱着家里的小狗坐过来:还有球球的例子。上次我不小心踩了它的尾巴,它嗷呜叫着躲到沙发底下。我一开始觉得‘我又不是故意的’,可后来看到它缩成一团发抖,才明白它疼得害怕。从那以后,我走路都会小心看脚下。
同理心呀,妈妈摸摸知雪的头,就是把自己的小脚丫放进别人的鞋子里,试试看是什么感觉。
实践时刻:我的换位思考
周末的上午,知雪带着小熊玩偶来到幼儿园。她要找朵朵说清楚:
第一步:观察情绪
她在教室外的走廊蹲下来,看见朵朵正抱着小熊坐在窗台上,小熊的耳朵还沾着昨天的泪痕。朵朵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鼻尖红红的。
第二步:主动靠近
知雪轻轻碰了碰朵朵的肩膀:朵朵,对不起…昨天我只想着自己当妈妈,没问你为什么也想当。
朵朵抬头,眼睛还是肿的:我也对不起…我不该抢你的锅铲。
第三步:一起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