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小林?哦不,林总!”周建国语气中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他搓着粗糙的手,指着楼房,“速度够快吧?质量你也放心,我老周亲自盯着的,绝对都是真材实料,比那些国营建筑公司盖的只强不差!”
林军仰头看着这些拔地而起的楼房,心中同样激荡难平。这是他两世为人,真正意义上亲手参与并主导起来的第一个地产项目,那种创造的满足感无与伦比。
“周董,辛苦了!这速度,这质量,没得说!”林军由衷地赞叹,“咱们这楼,在这周边绝对是独一份!看着就亮堂,就高档!”
“那是!”周建国得意道,“按你说的,户户明厅明卧,南北通透,那大阳台,谁看了不说好!就是……这成本也确实高了不少。”他稍微压低了点声音。
林军微微一笑:“周总,成本高,咱们卖价也能上去。好东西,就不怕没人识货。现在主体差不多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配套,还有最重要的——卖楼!”
“对!卖楼!”周建国眼睛放光,“资金可都压着呢,就等着回款了。一期预售许可证我已经让人在跑了,估计问题不大。咱们怎么卖?”
林军成竹在胸:“光等着客户上门可不行。咱们得主动出击。第一,立刻做一个气派的售楼处和样板间!就在咱们工地边上搭一个临时的,但要装修得豪华亮堂,让来看的人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家是什么样,要有冲击力!”
“样板间?”周建国对这个九六年还非常新鲜的概念有些陌生。
“对!就是按照我们最好的户型,真材实料装修出一套房子,家具家电都配齐,让客户能走进去看,去体验!这比干看图纸强一百倍!”林军解释道。
“妙啊!”周建国一点就通,“这样一看,谁不想住进来?”
“第二,”林军继续道,“广告要打出去。报纸上登广告,印宣传单页,找人在市中心和人流多的地方发。广告词就突出咱们的‘花园社区’、‘新颖户型’、‘阳光阳台’!”
“第三,搞一个隆重的开盘仪式!请电视台来,搞优惠,制造热闹和抢购的氛围!”
周建国听得连连点头,兴奋地拍着林军的肩膀:“林总,你这脑袋瓜子真是摇钱树!就这么干!售楼处和样板间我马上找人弄!广告和开盘的事,你多费心!争取在明年春节过后我们就可以回款。”
一九九七年的春天,似乎一切都充满希望,如同这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每一天都在创造新的奇迹。
才刚进三月,护城河畔的柳树就已抽了新芽,嫩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随风轻摆,划出一圈圈细微的涟漪。
林军站在鹏辉花园项目办公室,望着已经封顶一期的九栋楼房,心中满是感慨。不到一年时间,这片曾经的棉纺厂厂区已经矗立起一片崭新的住宅小区。
“小林,我们的一期预售许可证下来了。”周建国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挥着一份文件,脸上的笑容比春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林军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好啊,总算批下来了。”他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今年春天来得早,估计到时看房的人也多。”
“我们的销售团队在做准备了,咱们这次主打‘迎接香港回归,安家鹏辉花园’的概念。”
周建国笑了笑,“你这营销头脑真是不简单,连香港回归都能和卖房联系起来。”
“时代大势嘛,”林军指着远处正在悬挂的横幅,“再说咱们项目质量过硬,不怕蹭不上热点。”
“我们二十多个销售员,从上周就开始在全市散发。百货大楼、火车站、电影院门口,一个人流多的地方都没放过。”林军从公文包里抽出一张彩印宣传页,“花园社区、新颖户型、阳光阳台,这三个卖点突出得很。”
周建国接过传单,仔细端详。阳光下,效果图里的阳台泛着金光,确实引人向往。
“希望咱们能一炮而红。”周建国望向旁边已经为开盘仪式提前搭建好的舞台,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