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受咨收敛心神,主动伸出手。
“快请坐。”
景修然引着他在茶台对面坐下,亲自为他斟了一杯刚刚沏好的热茶。
“尝尝,今年的大红袍。”
两人落座,景修然没有急于切入正题。
“周先生最近应该很忙吧?我听说dSt前不久刚领投了Groupon的融资,九点五亿美金的大手笔,震惊了整个行业。”
周受咨略感意外。
这件事是dSt内部的核心项目,外界虽然知道融资成功,但具体的金额和细节知之甚少。
对方竟然一口就能道破。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绝非一无所知。
“景总对资本市场也很有研究。”
“谈不上研究,只是个人爱好。”
景修然这个信息当然是从小雅那边获取的,作为斯坦福毕业的高材生,她在这个行业内也有着自己的人脉圈子。
景修然放下茶杯,终于将话题引向了正轨。
他看着周受咨,问出了那个早已准备好的问题。
“周先生,您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分发的终极形态,会是什么样?”
周受咨闻言,沉吟片刻给出了一个答案。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认为未来的信息分发会朝着更精准、更垂直、更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加入不同的社区圈层,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平台要做的就是为这些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细分的内容服务。”
景修然安静地等他说完,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
“我认为信息分发的终极形态,是信息找人,而不是人找信息。”
周受咨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信息找人?这个概念在当下的互联网,绝对是新鲜的。
景修然继续阐述着那个清晰无比的理念。
“传统的门户网站,本质上是一个大卖场。所有的新闻和信息都陈列在货架上,用户需要自己去寻找和筛选,效率低下,体验也很差。”
“而您刚刚提到的社区化,本质上只是把大卖场变成了不同品类的专卖店而已。虽然精准了一些,但依旧没有改变人找信息这个核心逻辑。”
“而我构想的模式,是基于一套强大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引擎。”
“这个引擎会像一个拥有超高智慧的私人秘书,它会根据每一个用户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搜索、每一次停留、甚至每一次评论和点赞,在后台为这个用户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数据模型,也就是用户画像。”
“然后它会从庞大的信息库里,主动筛选出这个用户最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直接推送到他的面前。”
景修然说出了产品的核心。
“简单来说,就是千人千面。”
“一千个用户打开这个App,就会看到一千个完全不同的首页。”
“用户不再需要思考自己想看什么,他只需要不断地向下滑动,算法就会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他感兴趣的内容。让他彻底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听到这个完整的想法,周受咨感觉自己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的合伙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景修然描绘出的这个产品构想一旦实现,将对现有的互联网信息格局造成怎样的冲击!
但他还是强压下心头的激荡,思考了许久,周受咨从一个专业投资人的角度提出了质疑。
“景总…您这个构想确实非常天才。”
“但是您有想过,它的实现起来,会遇到多少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