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高祁相得(2 / 2)

“我打算让辖区派出所每天抽两名民警,在施工路段巡逻。

再让队里的人跟社区网格员一起值班,在每个施工点旁边设个临时接待处,居民有问题能第一时间找到人。

另外,我还和施工队约好了,每天收工前把施工区域的废料清干净,避免绊倒老人小孩。”

高玉良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眼里的赞许又深了几分。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两人之间投下细碎的光影,办公室里的对话还在继续

——一个问得有章法,把顾虑藏在问题里。

一个答得合心意,把解决方案落在实处。

这份旁人看不懂的默契,早就在师生情谊与职场历练里,悄悄扎下了根。

自老旧小区管线改造的事落定后,祁同伟在高玉良心里的分量,悄悄重了不止一星半点。

旁人还没摸清门道,高玉良已明里暗里把不少棘手事交给他

——小到群众纠纷调解,大到跨部门协作,祁同伟总能接住,且办得漂亮。

就这么着,他成了高玉良在吕州最倚重的助手。

这段日子,祁同伟的日子过得像被拧紧的发条。

白天扎在刑警队处理案件,晚上赶回家照顾怀孕的妻子,台灯下既要核对卷宗,又要记着给妻子熬滋补的汤。

可再忙,他手里的案子从没出过岔子。

半年下来,吕州市公安局的案件破获率像坐了火箭,不仅把周边市区甩在身后,连汉东省会京州市的公安系统,都被压了风头。

消息一传开,各单位的人都坐不住了。先是邻市公安局派了考察组来“取经”,围着祁同伟问破案诀窍。

后来连省厅都递了话,让他给全省的年轻刑警上上一课。

祁同伟:……

自己挖的坑,自己平。

他连夜攻读“破案心理学”,将能用上的关键词,逐字筛选,反复打磨。

最终,他把自己“心理突破法”的流程拆解开讲

——怎么观察嫌疑人微表情,怎么在审讯中找突破口。

可听的人记了满满几页笔记,回去照着重演,却总差了点意思。

有回课堂上,一个年轻刑警急了,问道

“祁队,您审嫌疑人时,怎么一开口就戳中他的软肋?跟能看透人心似的!”

祁同伟笑着没接话,心里却了然

——旁人哪知道,他问话时,早把嫌疑人没说出口的心思听了个明明白白。

最后,众人凑在一起琢磨半天,只能叹口气,道

“这哪是方法,分明是天赋异禀!想速成,没戏。”

这下,祁同伟彻底成了汉东公安系统的“香饽饽”。

哪里有啃不动的硬骨头,哪里就会响起“找吕州祁同伟”的声音

——邻市遇着零口供的盗窃团伙,派车来接他去帮忙。

省厅督办的诈骗案卡了壳,电话直接打到高玉良那儿,点名要祁同伟参与。

吕州市公安局的几位领导,见了祁同伟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省委扩大会议上,省委领导特意点了吕州公安的名,说“要把祁同伟同志的经验好好推广”。

更实在的是,那些来“求助”的单位,头一两回还好意思空着手,次数多了,便主动递来经费支持。

局里的活动资金渐渐宽裕,干警们的福利待遇提了档,食堂的伙食也从“管饱”变成“管香”,连早餐都加了现磨豆浆和卤蛋。

干警们私下里开玩笑道

“跟着祁队,不仅学本事,还能沾光改善伙食!”

祁同伟听了也乐,只笑着摆手。

可他的名声,还在往更玄乎的方向传

——原先大家叫他“铁嘴克星”,说他能把嘴硬的嫌疑人问服。

后来不知谁添了油加了醋,竟传成了他有“读心术”,能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

有回高玉良当着众人的面打趣他道

“同伟,外面都传你会读心术,我倒要问问,我现在在想什么?”

祁同伟耳尖一动,早听清高玉良心里在想

(这小子要是真有这本事,以后办案更省心了。)

他憋住笑,故意摆出一副“摊牌”的模样,对着满屋子人拱了拱手道

“得,我不装了!摊牌了!”

“各位领导、同事,你们说的都对,我这‘读心术’,全靠跟案子磨出来的!”

这话一出口,满屋子的笑声差点掀了屋顶。

只有祁同伟自己知道,这份旁人眼里的“天赋”,这份水涨船高的声望,不过是他悄悄用“听心声”的本事,把每一件事都办在了点子上。

而这份旁人看不懂的“幸运”,还在吕州的日光里,陪着他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