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乡野初心(2 / 2)

“别提了,我爸昨天又念叨我胖,说女孩子家要注意形象。”她把餐盘往吴慧芬那边推了推,道

“你吃两块红烧肉,我看着都腻。”

吴慧芬夹了块肉,慢慢嚼着,目光扫过食堂里来来往往的学生,像是随口提起道

“对了,前阵子玉良跟我提,说学校好像有推荐去省里挂职的名额,他有点动心,又怕自己资历不够。”

“高老师?”梁璐停下筷子,眼睛亮了亮,道

“他那水平还不够?上次给我们系做的法治讲座,条理多清楚。”她大大咧咧地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完全没注意到吴慧芬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

“他总说自己一直在学校,没基层经验,怕上面不认可。”吴慧芬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无奈,道

“我也劝他别瞎琢磨,可男人嘛,总想干点实事。”

“嗨,这你就不知道了!”梁璐拍了下桌子,引来邻桌人侧目,她压低声音凑近了些,道

“我爸前几天在家打电话,刚好提到高老师了。”

吴慧芬心里一喜,脸上却依旧平静,只是顺着她的话问道

“梁书记?他怎么会提到玉良?”

“我爸说你们家高玉良理论扎实,又稳当,是块干实事的料。”梁璐说得兴起,完全没设防,道

“好像是组织部那边在摸情况,准备考察几个高校里的年轻干部,我爸还说要帮着留意呢!”

“真的?”吴慧芬装出惊讶的样子,道

“那可别麻烦梁书记,我们就是随便说说。”

“麻烦什么!”梁璐摆摆手,道

“我爸最看重踏实人了,高老师这种不张扬又有真本事的,他肯定愿意帮衬。再说了,咱们这关系,我还能不帮你?”

吴慧芬笑了笑,给梁璐夹了一筷子青菜道

“那先谢谢你了,也别让你爸太费心。玉良要是真有这机会,还得靠你们多指点。”她低头扒拉着米饭,嘴角的弧度藏在餐盘的阴影里

——想要的信息已经到手,剩下的,只需要等高老师回来,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梁璐还在絮絮叨叨说着,父亲对干部的要求,完全没察觉,自己随口的几句话,已经成了闺蜜丈夫,仕途路上的一块铺路石。

食堂里的喧闹依旧,阳光慢慢西移,没人知道这张餐桌旁的对话,藏着怎样不动声色的心思。

红山乡的日头正烈。

祁同伟跟着所长王茂英,往田里赶,前头李家和张家的吵声,像碎玻璃似的扎耳朵

——为了半垄地的界限,从村头闹到了乡里。

“小祁,农村的事,别先搬法条。”王茂英指点道,摸出烟给俩农户递了过去,没提地界,反倒拉着李家老汉问收成,又跟张家小子唠起亲事。

祁同伟攥着兜里的《土地管理法》条文,插不上话,却听见了两人的心声。

李家老汉嘴上骂的凶。

(其实就多占了半垄,真闹到法院,耽误了秋收不值当。)

张家小子梗着脖子反驳。

(爹让我硬撑,可万一真伤了和气,以后浇水施肥都要过他家地头。)

获取到信息,他刚要开口,就被王茂英一个眼神按住了。

烟抽完,王茂英才慢悠悠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道

“去年丈量的地界,在老槐树往南三步的石头桩子,没错吧?”

他往田埂中间一站道

“桩子被雨水冲歪了,李家玉米多伸了半尺,张家豆角也挪了寸许。”

两人瞬间蔫了,李家老汉搓着手笑道

“您还记得这么清!”

张家小子也挠头道

“主要是地界看模糊了。”

“都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

王茂英拍了拍他们的肩,“李家挪玉米,张家搭把手,中午李家管顿捞面条,这事结了?”

没等回应,祁同伟已听见两人异口同声的心声。

(行!)

回程路上,祁同伟忍不住问缘由。

王茂英笑了道

“农村吵架多是争口气,气顺了就好说。懂法是好事,但得懂人情世故。”

祁同伟望着脚下的田埂,风里飘来泥土和玉米的清香。

他攥紧拳头,忽然觉得自己的心声技能,这下可以落地生根了。

——不是用来钻营,而是像王所长这样,摸清人心的软处,把拧成疙瘩的矛盾捋顺。

这基层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