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员工层面,云游的形象也更加高大和亲民。
他在内部信中的坚定语气、在危机期间依旧关心业务进展和员工状态、以及最终带领大家赢得胜利的结果,都极大地增强了员工对他的信赖感和归属感。
他不再是那个遥远而神秘的老板,更是能在关键时刻为大家遮风挡雨的领袖。
战略清晰度与执行效率提高:危机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自身的优势,也暴露了潜在的弱点。
复盘过程中,管理层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1. 合规与风控体系的极端重要性:法务和合规部门的地位被提到新的高度,集团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完善内控体系和合规审查,确保业务在高速扩张中始终行驶在安全轨道上。
2. 舆论阵地的不可或缺,周家明领导的公关部获得更多授权和预算,开始着手构建更全面、更具韧性的舆情监测和应对体系,并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媒体发声渠道。
3. 核心技术自主的迫切性,虽然此次涉险过关,但对手可能从技术供应链进行卡脖子的风险依然存在。
刘健的研发团队获得了更大的支持,云游和孙正宏都明确指示,必须在关键技术上加快自主替代和研发步伐。
4. 联盟与合作的策略价值:与秦风试探性接触的成功,让云游更加坚定了“合纵连横”、分化对手、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的战略思路。
危机后的新布局:风波平息,但四海前进的脚步并未放缓,反而因为卸下包袱、凝聚了共识而变得更加迅猛。
吴伟的“全国24小时物流网”可行性研究加速进行,首个区域性的智能枢纽仓进入选址阶段。
孙正宏的“猎星计划”全面启动,向全球AI、云计算领域的顶尖人才抛出了橄榄枝。
刘健的“逐浪oS”团队在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开始规划下一代系统,并秘密启动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的接触。
陈薇的“青年干部培养计划”扩大了规模,更多像赵强、李强一样的年轻人被纳入重点培养序列。
四海集团,如同一根被用力压紧的弹簧,在压力消失后,以更强大的势能向前弹射。
经过这场联合打压的洗礼,它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变得更加团结、更加知名、更加成熟,也更加危险——
对于它的竞争对手们而言。
云游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园区内步履匆匆、充满干劲的员工们。
他的目光沉静而深远。
危机是成长的催化剂。
这一次,四海通过了考验。
而下一次,无论来的是什么,他和他所领导的这艘已经过淬炼的巨轮,都将更有信心地去面对。
(这一路,风雨如磐,淬火成钢。危机洗礼之下,凝聚力、品牌力、领导力、战略力皆得升华。四海巨轮,自此驶入更广阔也更汹涌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