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与情感化设计:王莉带领的UI团队也在全力发力。
在云游“简洁、清新、友好”的要求下,她们对界面进行了多次优化:
图标和按钮设计得更加圆润可爱,符合年轻学生审美。
增加了数套精心设计的、具有校园青春气息的静态头像和表情图片包(如“好好学习”、“挂科预警”、“求带饭”等),用户下载后可在聊天中使用,极大丰富了沟通的趣味性。
客户端启动速度进一步优化,几乎做到秒开。
闪电迭代,持续交付:
云游要求团队采用“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开发模式。
几乎每隔一两周,“叮叮”就会推出一个版本更新,修复bug的同时,总会带来一两个小而美的功能优化或新的表情包。
这让用户 保持新鲜感和期待感。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虽然“迅聊”依靠话费补贴初期吸引了一批用户,但很多人发现,“迅聊”校园版换汤不换药,功能臃肿(集成了太多非校园功能),运行速度慢,还耗流量。
反观“叮叮”,虽然初创,但极其专注校园场景,速度快、省流量,尤其是“群”和“空间”功能,简直是校园生活的“神器”。
用户口碑开始发酵:
“还是‘叮叮’好用,我们班建群了,通知事情太方便了!”
“你看我在‘叮叮空间’发的照片没?”
“ ‘迅聊’卡死了,还是换回‘叮叮’吧。”
“话费领完了,‘迅聊’我也删了。”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叮叮”的日活跃用户数(dAU)在经历短暂波动后,开始强势反弹,用户留存率远高于“迅聊”校园版。
那些因为实惠而来的用户,很多因为更好的体验而沉淀了下来。
石磊也察觉到了不对劲。他没想到对手的反应如此之快,出的招如此刁钻精准。
“群”和“空间”的概念让他眼前一亮,随即是深深的忌惮。
他立刻命令“迅聊”团队加班加点模仿这两个功能。
但模仿需要时间,而市场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叮叮”凭借体验和创新建立起的护城河,正在变得越来越宽。
云游站在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技术园区逐渐亮起的灯火。
办公室里,“叮叮”团队的成员们还在忙碌,键盘声、讨论声不绝于耳。
他知道,第一回合,他们勉强扛住了巨头的冲击,并且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但他没有丝毫放松。石磊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风雨或许还在后面。
他拿起手机,屏幕上是苏雨晴发来的一条问候短信,他简单回复后,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漆黑的夜空。
技术的浪潮奔涌向前,体验的战争永无止境。下一回合,又会是什么?
(pS:大佬们,收藏追更点一点,给云游的创业基金添砖加瓦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