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并未将林雅的联系方式立刻抛之脑后,但也并未表现得急切。
他像处理一项商业决策一样,冷静地评估着这段潜在的关系。
最终,他得出结论:
与一位聪明、美丽且在校园内拥有一定资源的学姐保持良好关系,利大于弊。
至于“爱情”,他将其视为大学生活的一种“体验”,如同需要修满的学分,顺其自然即可。
两天后,他给林雅发去了一条简洁的短信:“林雅学姐好,我是云游。
关于上次论坛提到的信贷挤出效应,我找到一篇相关的论文,或许你会感兴趣。
”他附上了一篇精心挑选的、颇具深度的学术文章链接。
这条短信既回应了之前的交集,又开启了新的话题,且内容扎实,不显轻浮。
林雅的回复很快,同样简洁而克制:“谢谢分享,这篇的角度很新颖。你看完后有什么想法?”
一来二去,两人便通过短信讨论起了学术问题。
云游虽刻意收敛,但其超越时代的宏观视角和偶尔闪过的精辟见解,总是能让林雅感到惊喜和困惑——一个新生,怎会有如此老辣的经济直觉?
自然而然地,林雅提出了见面讨论的邀请:“光发短信说不清楚,明天下午图书馆三楼经济阅览室?正好我也要去查资料。”
云游回复:“好的,学姐。”
第一次的“约会”,地点是图书馆。
阳光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弥漫着书香的长桌上。
两人相对而坐,面前摊开着厚厚的书籍和论文。
讨论时,云游眼神专注,言辞犀利,逻辑清晰;沉默时,他便低头看书,侧脸安静,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林雅偶尔会从书页上抬起眼,悄悄地打量他。
这个学弟,和她接触过的所有男生都不一样。
没有刻意讨好,没有急于表现,甚至有些过分的冷静和…疏离感。
但他思考时微微蹙起的眉头,阐述观点时那种不容置疑的自信,又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她发现自己很难看透他。
之后的发展顺理成章。
他们开始偶尔一起自习,通常是林雅占好位置,云游准时出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后便起身告辞,从不多做停留。
有时学习累了,也会在傍晚时分,沿着校园里梧桐夹道的路径散步。
散步时,话题会从学术稍稍扩展到生活。林雅会分享学生会的趣事,吐槽某位教授的严格,偶尔也会问及云游的家乡和过去。
云游的回答总是简略而得体,关于自己的事滴水不漏,却能巧妙地引导话题,让交谈不至于冷场。
他更像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和精准的提问者。
当然,他们也会去喝奶茶。第一次林雅提出去“清饮坊”时,云游的心跳漏了一拍,但面上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