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学渣开局,身价万亿 > 第42章 绿皮火车,奔赴国都

第42章 绿皮火车,奔赴国都(1 / 2)

晨光熹微,云家村还沉浸在一片朦胧的睡意之中,唯有村东头云游家的小屋早早亮起了昏黄的灯光,像一颗不安跳动的心脏,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屋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母亲李素芬最后一次清点着行李,那双布满薄茧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那个崭新的、略显扎眼的行李箱拉链,仿佛想通过这反复的动作,将满腹的牵挂与不舍都牢牢锁进这方寸之间。

她的嘴唇微微翕动,那些“吃饱穿暖”、“与人友善”、“钱要放好”的叮嘱,早已重复了无数遍,此刻却依然不受控制地喃喃溢出,成了这离别时刻唯一的背景音。

父亲云建国则一如既往地沉默着,他佝偻着背,正用力将那个鼓鼓囊囊的旧蛇皮袋

(经过激烈“谈判”,终于从硕大无比妥协为“较小”型号,里面装着新米、自家晒的红薯干和几瓶辣酱)

和一个帆布背包牢牢捆在一起,动作缓慢而执拗,每一个绳结都打得死紧,仿佛捆扎的不是行李,而是他沉甸甸的、无法言说的期望。

一顿本该暖心的早饭,吃得索然无味。

稀饭咸菜摆在那里,谁也没有真正尝出滋味。离别的愁绪像无形的网,笼罩着这个小小的家。

终于,天色泛起了鱼肚白,再也无法拖延。

云建国推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行李小山般地堆在后座。

李素芬红着眼圈,紧紧跟在旁边。云游深吸一口气,走在最后,脚步踏在村中坑洼的土路上,发出沙沙的轻响,每一步都像踩在父母的心尖上。

一家三口,沉默地行走在逐渐苏醒的村庄里,构成一幅无声的送别图。

镇上的汽车站,早已是人声混杂,空气里弥漫着汽油味和尘土的气息。

开往县城的早班旧客车喘着粗气,引擎发出疲惫的轰鸣,排气管不时喷出股股黑烟。

真正的告别,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具体和尖锐。

李素芬的眼泪终究还是决了堤,她死死攥住云游的手,指尖冰凉,哽咽着,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只化作断断续续的抽泣。

云建国古铜色的脸庞紧绷着,他伸出粗糙的大手,重重地、一下一下地拍在儿子的肩膀上,力度大得让云游身形微晃。

这位沉默寡言的父亲,嘴唇哆嗦了半天,最终只从牙缝里挤出两个硬邦邦的字:“走吧。”

云游鼻腔一酸,重重地点了点头,用力回握了一下母亲冰冷的手,又深深看了父亲一眼,仿佛要将二老的容貌刻进骨子里。

然后,他猛地转身,一步踏上了那辆破旧的班车。他不敢回头,生怕多看一眼父母那在晨霭中愈发显得佝偻的身影,自己强装的镇定就会土崩瓦解。

班车摇晃着驶离,熟悉的村庄、田野急速向后掠去,模糊成一片混沌的背景。

云游靠窗坐着,闭上双眼,将翻涌的离愁狠狠压回心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奔向未知的、混杂着迷茫与兴奋的悸动。

几经辗转,当云游拖着行李站在沱市火车站广场上时,已是上午九点多。

眼前的景象,瞬间将他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充满野蛮生命力的世界。

广场上人潮如织,声浪滔天。

拖着巨大编织袋的农民工兄弟,脸上刻满疲惫与期盼;

怀抱婴孩的妇女,在人缝中艰难穿梭;

背着行囊的学生,眼神里闪烁着对新世界的憧憬;高声吆喝兜售地图、报纸、煮玉米的小贩;

挥舞着小旗维持秩序、嗓子嘶哑的车站工作人员……

南腔北调,汗味、烟味、廉价香水味、还有那无处不在、极具穿透力的泡面味,共同蒸腾出一种粗粝而真实的时代气息。

这里是九十年代末龙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充满艰辛,也饱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