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城南往南约五公里,原本是荒僻的山丘草地,如今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
这将会是国家扶持的全湘平省最大的钢材市场。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穿着工装的工人来往穿梭,一切都预示着这里即将成为全省建材流通的心脏。
周海潮拿出所有流动资金,还向银行贷下巨款,拿下了市场里位置最好,面积最大的一个门面。他将在这里建最气派的展厅,最庞大的仓储区,以坐稳他在沙城建材界头把交椅的地位。
周海军过来找他时,他正戴着安全帽,亲自在工地督工。
“老四,”周海军被这规模给震住了,咋舌道,“你这可真是大手笔啊。”
“三哥,那是!”周海潮豪气干云,指着正在动工的工地,“你看这位置,以后沙城搞建设,能绕得开我老四?等这儿开业,老子就是沙城建材界的这个了!”他翘起了大拇指。
周海潮最近确实风头正盛。
新世纪初,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由于城镇化进程如火如荼,沙城及周边地区的房地产行业如同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了。钢材,水泥,砂砾等基础建材的需求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周海潮凭借他早年积累的人脉,和周海峰在城建局的关系,以及他敢打敢拼的狠劲,加上周知微重生先机,能不时在政策风向和资源整合上的点拨,他比任何人都迅速的抓住了这波浪潮。
家庭聚餐时, 周海潮意气风发,志得意满。周海洋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觉得周海潮像以前一样,稳打稳扎的经营四海建材比较靠谱。城南的钢材市场,他表现得太好大喜功了。他怕步子迈得太大,资金链,市场风向甚至库存,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是小事。
“海潮,现在房地产是火爆,可花无百日红,市场会有涨有落。我还是觉得,得稳步发展,切忌贪快。俗话说手里有余粮,才好过冬。”
周海潮这几年来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性格上难免有了些狂妄。他虽对大哥的劝诫不以为然,但骨子里对大哥的敬畏,让他不敢顶撞大哥。
“大哥,我明白的。”他口里说着,脸上却是毫不掩饰的雄心,“不过现在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也是我们做建材的大好时光。机会总是稍纵即逝的,微微也支持我抓住这波政策的红利。”
说到这里,周海潮看向一旁的周知微,“对了,微微,最近我正准备签一个大单,是跟正宇集团。”
“集团总裁段正宇,是咱们省城新崛起的地产大亨。他来沙城发展不过一年,因手笔大,信誉极好而闻名。”
“段正宇?”周知微蹙眉,她在两世的记忆中搜索着这个名字,可惜一无所获,“背景清晰吗?”
“清晰,整个沙城房地产界都知道。”周海潮信心满满,“那可是正经的港资背景。来之前就投资了一个大楼盘,来了之后,又开发了一个,也是大盘子,卖得可火了。”
周海洋听周海潮这么一说,只叮嘱他,万事要多留心,要多跟妹妹商量。
周海潮拨浪鼓似的点头,“那是当然的!”
周知微没有再说话。周海潮这几年的发展,她也看在眼里,除了腰包鼓起来后,人有点飘了,但他本性还是那个遵纪守法的周海潮。再说有她和周海洋看着,他也出不了大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