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阅读区里,设置了单人椅和木质小桌,甚至还有舒适的沙发。有些角落的小桌上再配上台灯,营造一种安静的阅读环境。
她把杂志和所有期刊都放在一个区域,并设计成报刊亭的样子,还有一个角落是集中展示国外杂志和期刊的。而一些港台的时尚设计,电影杂志等大众喜欢的,放在比较抢眼的地方。
当然,她还专门拿出一个厅来售卖知微教育出版的教辅书。
这是全城学生的刚需,所以这个厅比其他区域都大,主要是以展示台的方式摆放,方便学生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教辅。
她决定对教辅也实行区域保护政策。她的书店开在天福区,等书店开起来了,整个天福区,便只有这一家书店售卖她的教辅。再不分销给其他小书贩了。
音像区是设有试听台的,上面有专门摆放了好几个单放机,用来试听磁带。所有售卖的磁带都是正版。
最让设计师疑惑的是,周知微的草图上,在书店的一角,还设置了一个吧台?
“周总,这是书店,设一个吧台,是想售酒水吗?”设计师百思不得其解。
“不是酒,是提供饮料和花茶,还有简单的点心。”周知微还想提供咖啡,可现在是九十年代,咖啡是稀有物,暂时还不能引入。
“哦,”设计师拍拍脑袋,并竖起了大拇指,“那您的这个书店可真是沙城独一份,引领风潮,名副其实的文化活动空间。”
“那这样的话,书店的色调最好是以浅色为主,像米白,浅灰等,如果局部配一点亮色作点缀,就完美了。甚至在面上都可以是浅色系的地板......”
不愧是首席设计师,很快就跟上了周知微草图的思路,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最后,双方敲定装修图样,风格等。
周海潮的建材店如今做得风生水起,顾客都涉及到省城这边了。周知微把装修材料这一块交给了周海潮,让他直接跟设计师交涉。
装修的事定下来后,周知微还有两件事要忙,第一是招聘书店店长和店内工作人员。这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她开出的条件是店长学历最少是大专,且有一两年书店工作经验,工作人员最少是中专。
第二件事,就是进书!
第一件事,她把招聘广告打出去,私底下还让刘子楚,周海洋等人帮忙物色推荐,倒也不是难事。
第二件却是要花费她不少时间和精力。她的书要囊括人文,社科,艺术,设计以及生活方式等各类。
在这个年代,书籍的货源渠道相对传统,如果能找到一些特殊渠道,那书店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九十年代中期,正是社会文化消费萌芽的时期,所以等书店开业后,周知微还要定期举办新书发布会,作家签售会,以及一些小型的文化沙龙。
现在最关键的,是寻找书籍的货源。周知微准备亲自去一趟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