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决定开公司(2 / 2)

见周海洋这么说了,其他兄弟马上七嘴八舌的站出来支持。

“微微,还是那句话,要钱要人,只管跟四哥说,哦,还有你四嫂,随便使唤......”

“微微,如果有什么手续需要在省城办的,交给二哥,二哥去帮你跑。”

“我也可以......”

“要成立公司不是小事,很多东西都要考虑清楚,不能盲目开干。”林安妮心细,总能提前一步想到一些问题,“我们得先想一个可靠的挂靠单位。”

90年代初,国家正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私营企业在政策限制下,为了获得生存空间,普遍会采取挂靠形式。

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为了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规避一些政策变动的风险,会以集体或国营单位的名义注册经营,俗称“戴红帽子”。

不过,这样的挂靠,一个不慎,会引起一些利益纠纷。前世,周知微就见过私营企业壮大后要求确权,却遭到挂靠单位抵制,造成“摘帽”难的问题。

“这挂靠单位可得慎重挑选。管理费怎么算?产权归属怎么定?还有账目的问题,万一将来闹掰了,人家告你个侵吞集体资产,那可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周海军曾任过农机厂厂长,对于这些弯弯绕绕,他懂。

他的话,如一盆冷水,让热烈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那不如挂靠到我们街道办。那地方,单位小,我能拿捏住,他们不敢使幺蛾子。”周海潮挠了挠头,提议道。

周海洋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弟妹们,最后停在周知微脸上,“海军的担心是实情,但海潮的建议不可靠。”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沉稳,“教育是块敏感领域,纯私营,很多政策红利享受不到,甚至会被当作野路子打压。挂靠,是咱们不得不走的独木桥。”

说到这里,他凝神想了一会儿,手指也无意识的在桌上轻轻敲击着。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我们教育局管理校办工厂的。性质是集体企业,却一直没怎么运作起来。”

他停止的敲击,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欣喜,“这个公司基本是个空架子,主管是老徐。这个人,务实,不爱生事。而且,我曾帮过他一个大忙。......或许可以试试。”

他脸上带着笑,“这事我来办。明天我就跟老徐透个风,先探探路。”

“如果可以的话,挂靠在教育局自己的企业对容易。而且,教育局内部的资源,你也能沾上一些。”

“哎呀,太好了。”周海潮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峰回路转了,简直是瞌睡一来,枕头就到了。大哥你给选的这个壳,可比街道办要硬气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