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慧芳总自信满满的,她要上重点高中,要去京市上大学。你说,小姑能看到吗?”
慧芳看到小姑坚定温暖又充满信任的眼神,她眼眶里包着的眼泪硬是没流下来。她心中那沉重的枷锁已经松动了,一股勇气从心底滋生。她深吸了一口气,拿起笔,开始认真的查看那些错题。
自从三个孩子入住碧罗街后,周知微放学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守在家里。研发中心有几位老教师坐镇,她很放心。
只是辛苦了许大姐,她每天都要拿着各学校,各书店的订单和汇票过来,让周知微签字。印刷厂才来来取单子印刷,印好再按单发货。马虎不得。
李卫平又来了一次,他背了一大篓子蔬菜瓜果过来,还要塞伙食费给李卫民,说半大小子吃穷家,李天宇个子高,吃得多,已经麻烦周知微给他辅导了,不能再让他们家贴太多钱。
周知微没要钱,只收下了蔬菜瓜果。李卫平帮了她不少忙,而且,她很欣赏有抱负,上进的孩子,她心里确实是很愿意帮一帮李天宇,王小卉这种孩子的。
李卫平告诉他们夫妻,李卫国在县三医院住了七天院,实在住不起,就回马草坪那木板屋里去了。李老太也不回大女儿那里了,跟着住在木板屋里,逢人就骂李卫民和周知微,骂得很难听。
好在,村民中也有明事理的,碰到不怕惹事的,还会跟李老太争几句。
李强只是学徒,没什么钱。李翠翠跟着几个年轻人,去了南边找事做,一直没回来。宋兰花没办法,自己在城郊的垃圾站找了个临时工。
李卫国躺在床上,全靠着李老太照顾吃喝拉撒。
天气热,木板房里整天恶臭难闻,村里人过路都绕开那里。连他送些吃的过去,都捂着鼻子来去匆匆。
后面那几句,李卫平没有说出来。他怕李卫民听了起恻隐之心,与周知微夫妻生了嫌隙。
其实他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年前,李卫民把李老太送到大姐那里,并给大姐二十块钱一个月,就是对李老太最后一丝情意了。
他怕木板房里冬天太冷,李老太又得不到照顾,所以才送到能好好照顾她的大姐那里。
谁知,她一听到李卫国的事,不但急吼吼的回来,还冲到他这里,像以前那样没有任何道理的指责辱骂他,还不分青红皂白的张口就要他出五千块钱。
他每个月工资才九十五块啊!五千,得多少钱才能攒到?
不过,该给母亲的供养钱,他也不会少。
他从兜里拿出三十块钱,交给李卫平,“大堂哥,照旧,每个月十块钱,麻烦你按时给我妈。这也算是我尽了为人子的义务了。”
李卫平接了钱,叹了口气,“我妈说她很不能理解三婶,明明两个都是亲儿子,为什么能偏心成这样。有你和知微这样的儿子儿媳,明明能过人人羡慕老年生活,为什么就要这么作呢?”
是啊,李卫民心里在想,如果不是因为亲子鉴定只有京市能做,他都想跟李老太做个亲子鉴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