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一个附庸势力(2 / 2)

汪晓看着祖孙俩的情绪渐渐平缓,忽然想起初见苏清浅时的场景。

她开着限量版超跑,车身线条凌厉流畅,光是车漆和定制配件,价值就远超两千万,绝非普通家族子弟能轻易拥有。

结合苏振海所说的“苏家靠赵家注资才勉强维持”,这其中的反差让他多了几分好奇。

“对了,苏老先生,我还有个疑问。”汪晓的目光先望向苏清浅,又转头看向苏振海,语气平和,“刚才见到苏小姐时,她开的那辆跑车价值不菲,少说也得两千万。可你说苏家捉襟见肘,连运转都要靠赵家扶持,苏小姐的这份身家,又是怎么来的?”

这话一出,苏振海脸上的沉重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骄傲。

他转头看着苏清浅,眼神里像是藏着细碎的星光:“高人有所不知,清浅这孩子,打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更有难得的商业天赋,她手里的钱,全是靠自己挣来的,跟苏家半点关系都没有。”

苏清浅被爷爷说得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小声道:“爷爷,您别这么说,我就是运气好。”

“什么运气好,这是你自己拼出来的!”苏振海拍了拍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她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没要家里一分生活费,靠着课余时间做兼职,一点点积累了第一桶金。随后,她又开始尝试做投资,先是跟着老师炒股票,后来又自己研究新能源、生物医药这些新兴项目,不到两年,身家就已过千万。毕业之后,她也没进苏家的公司,反而自己成立了个投资工作室,专挑那些没人看好的初创企业投,没想到眼光准得吓人。有两家公司后来成功上市,光是分红就给她带来了好几个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现在看到的她开的跑车、戴的首饰,还有她在城东买的那套江景别墅,全是她自己挣来的。她掌管的那个投资公司,规模虽然不算顶尖,但在业内口碑极好,不少大资本都主动找她合作。说句实话,以她现在的成就,就算脱离苏家,自立门户,甚至离开燕京去别的城市发展,一样能活得风生水起,比跟着苏家受委屈强百倍。”

苏振海语气里的骄傲愈发浓厚,话语间满是对孙女的认可:“现在她个人身家,保守估计也得有二十个亿。”

这话让汪晓微微挑眉,苏清浅却轻轻摇了摇头,略带羞涩地说:“爷爷,哪有您说的那么多。”

苏振海语气里多了些复杂的情绪,“你这丫头,爷爷说的自然有理有据。其实,苏家落难时,我和你爸不是没想过找你周转,可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实在拉不下这个脸面。总不能让小辈反过来撑着家族,让外人看了笑话。更重要的是,赵家对苏家的算计,根本不是普通商业竞争,背后藏着太多阴谋,还有那不知名的高人撑腰,我和你爸实在不敢让你卷进来。我们宁愿自己扛着所有压力,也不想让你被赵家盯上,毁了你的前程。”

苏清浅的鼻尖一酸,刚压下去的眼泪又涌了上来。

她轻轻靠在爷爷的肩头,感受着长辈沉甸甸的爱护。

汪晓听完这一切,缓缓点头,语气也平和了不少:“这么一说,就说通了。”

他伸手指了指江影手上正在把玩的玉牌,“这玉牌我先拿走,赵家的事我会处理。你们爷孙俩难得把话说开,在家好好聊聊吧。”

说完,他朝江影递了个眼色,转身就往门外走。

江影见状,脚步轻抬,默默跟了上去,全程依旧没说一句话。

只是那沉稳的步伐,透着与汪晓之间的默契。

“高人留步!”苏振海连忙快步追上,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与忐忑,“就您二位去处理赵家的事吗?虽说苏家现在帮不上太多忙,但这毕竟是因苏家而起的事,不知需要我做点什么配合?”

汪晓脚步未停,只侧过头轻轻摇了摇,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不必,你只需要把今天的话,原原本本传达给苏家所有子孙。既然要做我的附庸势力,我要的是绝对的忠心。”

苏振海闻言,心中一凛,立刻明白了汪晓的意思。

这是确立从属关系的第一步,也是对苏家的考验。

他没有丝毫犹豫,对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噗通”一声跪下,语气坚定而恭敬:“放心!我一定把话传到位,苏家上下,日后必对您二位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汪晓没有再回头,只是远远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他和江影并肩走出苏家大门,身影很快融入门外的车流与人群中。

汪晓和江影的身影彻底消失在门外,客厅里的空气才慢慢从紧绷中松弛下来。

苏振海缓缓直起身,拍了拍膝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脸上还残留着几分庆幸。

他转头看向一旁还在悄悄抹眼泪的苏清浅,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欣慰与后怕:“总算是……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

苏清浅吸了吸鼻子,伸手理了理被泪水打湿的鬓发,眼底的委屈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轻松。

她扶着苏振海走到沙发边坐下,轻声道:“爷爷,汪先生他们既然答应帮忙,肯定有办法对付赵家。”

苏振海点了点头,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茶水抿了一口,目光忽然落在苏清浅脸上,带着几分好奇问道:“丫头,你跟爷爷说说,这两位高人,你是从哪找来的?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的武道高手、商界大佬不算少,可像汪先生和江先生这样,气场沉稳又透着深不可测的,还是头一回见。尤其是江先生,刚才他看我的那一眼,我总觉得浑身的气血都差点凝固。”

听到爷爷的问话,苏清浅的眼神柔和了几分。

她指尖轻轻摩挲着沙发的纹路,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小事:“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这几天为了躲赵家的催婚,我去城郊我自己开的民宿舍散心,刚好遇到汪先生,我帮他做了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认识了。也许……这就是缘分吧。”

她没有细说太多细节,一来是觉得没必要,二来也隐约觉得,汪晓和江影的世界,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苏振海见状,也没有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心里暗自感慨,苏家能遇到这样的贵人,或许真的是祖上积德。

沉默了片刻,苏清浅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抬头看向苏振海,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爷爷,有件事我也想问您。”

苏振海看向她,语气温和,“你说。”

“就是刚才您跟汪先生说的那句话——‘玉牌寻主时,苏家困局破’,是真的吗?”苏清浅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认真,“您说是太爷爷当年跟您说的,可我小时候听太奶奶提起过,太爷爷晚年身体不好,很少管家族的事,怎么会特意跟您说这样的话?”

苏振海听到这话,脸上的神情顿了顿,随即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

他靠在沙发上,目光望向远处墙上挂着的苏家祖训,语气带着几分悠远:“你这丫头,想的倒挺仔细。这话,确实有一半真,一半假。”

苏清浅有些疑惑,“一半真,一半假?”

苏振海点了点头,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玉牌寻主时,苏家困局破’这句话,确实有人说过,但不是你太爷爷。说这话的,是二十年前来苏家做客的一位隐世高人。那时候你还没出生,苏家刚经历一场小危机,那位隐士路过燕京,受你太爷爷之邀来家里小住,临走前看到了传下来的玉牌,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那您为什么说是太爷爷说的?”苏清浅不解。

“因为那位高人身份特殊,不愿暴露行踪,当时就叮嘱我,不能对外人提及他。后来苏家遇到赵家的打压,我走投无路,只能寄希望于这句话能打动汪先生。毕竟玉牌在他手里,他又愿意帮我们,说不定真的就是玉牌寻主之人。我说是你太爷爷说的,也是没办法,总不能凭空冒出一位隐士,反而让汪先生觉得我在编造借口。”

苏清浅听完,恍然大悟,她看着爷爷眼底的疲惫,心里又泛起一阵酸涩:“爷爷,您辛苦了。”

苏振海拍了拍她的手,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容:“现在好了,汪先生答应帮忙,那位隐士的话说不定真能应验。接下来,我得赶紧召集族里的人,把今天的事说清楚,让大家都明白,苏家以后要跟着汪先生做事,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他站起身,原本佝偻的背脊似乎挺直了不少,眼里重新燃起了光。

苏家的黑暗,终于要迎来一丝曙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