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劝服穆桂英鬼魂(2 / 2)

江影脚步微顿,对汪晓递了个眼神:“她应该察觉到我们了,小心些。”

汪晓点头,掌心的玄黑印记缓缓亮起微光,一步步朝着林地中央的土冢走去。

落叶在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伴随着远处传来的鸟鸣,与那股凌厉的武将魂息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又走了十分钟,林地豁然开阔,一座土冢立在空地中央。

冢前石台上摆着几束枯萎的野花,显然常有人前来祭拜。

“就是这里了。”汪晓停下脚步,缓缓摊开手掌,一股醇厚的鬼气朝着土冢蔓延而去。

地面微微震动,一道淡金色身影缓缓升起。

一道身着亮银铠甲,手握长枪,长发高束,透着股一夫当关的英气。

她刚现身,便握紧长枪指向汪晓,声音带着久经沙场的凛冽:“你是何人,为何扰我清净?”

汪晓连忙收了鬼气,拱手作揖:“晚辈汪晓,见过穆将军。晚辈知晓将军乃北宋名将,当年你率杨家将征战沙场,大破天门阵、抗辽保国,一身忠义勇武。你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仍被百姓感念。”

穆桂英握着长枪的手微顿,枪尖几不可察地颤了颤,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茫然:“你竟知晓我之过往?我困在此处,早已不知岁月流转。距离我那个年代,到底已过了多少个年头?如今又是何等年代?辽军……还在犯边吗?”

她连问三句,声音里藏着压抑不住的急切,即便被困千年,当年抗辽保国的执念仍刻在魂体深处。

汪晓连忙拱手作答,语气带着敬重:“回将军,从北宋至今,已近九百年了,如今是太平盛世,早已没有了辽国,更无战事扰边。”

穆桂英猛地睁大眼睛,长枪“当啷”一声拄在地上,魂体因震惊泛起淡淡的光晕:“九百年?!竟过了这么久……那我杨家儿郎,还有边境百姓,后来都安稳了吗?”

“都安稳了。”汪晓放缓语速,轻声道,“您当年大破天门阵、震慑辽军的事迹,早已成了千古佳话,说书先生在街头传唱,戏文里反复演绎,连孩童都知道杨门女将保家卫国的忠勇。如今这天下,再无战马踏良田,百姓能安稳耕织,孩子们能读书识字,正是如您当年期盼的那般,国泰民安。”

江影在旁补充道:“将军被困的这些年,人间已换了人间。没有了藩镇割据,也没有了异族侵扰,您守护的山河,如今一派太平。”

穆桂英望着汪晓真挚的眼神,又看向周遭郁郁葱葱的林地,魂体的光晕渐渐柔和下来。

她缓缓松开紧握的长枪,指尖划过冰冷的枪身,低声呢喃:“九百年……太平了……”

语气里有释然,也藏着几分恍若隔世的怔忡。

汪晓望着穆桂英眼底的释然与怔忡,知道此刻正是切入正题的时机,他微微上前一步,语气愈发诚恳:“将军,您被困这九百年,守着的便是一份‘太平’的念想,如今心愿已了,却仍被地脉与虎符缚在这方寸林地,实在可惜。晚辈掌着万灵聚魂幡,此幡能滋养魂体,不知将军是否愿意随晚辈一同出去,亲眼看看这您当年守护出的太平盛世?”

穆桂英指尖一顿,缓缓抬眸看向汪晓,眼底掠过一丝迟疑,又很快被向往取代。

她望着林地外隐约透出的天光,那是九百年里从未触碰过的“外面的世界”,握着枪杆的手轻轻动了动,语气里带着几分不确定,却藏不住期待:“随你出去……真能让我亲眼看看这太平光景?”

“千真万确。”汪晓眼神亮了亮,语气愈发笃定,“晚辈绝不会诓骗将军。您随我出去后,既能站在当年抗辽的边境线上,看看如今良田万顷、炊烟袅袅的模样;也能去城里的书场,听听说书先生把您和杨家将的故事讲给满堂听众;甚至能到学堂外,瞧瞧那些安稳读书的孩子。这都是您当年拼尽全力想要守护的景象,如今就摆在眼前,等着您亲眼去看。”

他抬手轻轻按在袖口的玄黑印记上,聚魂幡的微光透过布料隐约透出,“而且这万灵聚魂幡会护着您的魂体,您既不用怕魂光消散,也不用被地脉束缚,想去哪,晚辈都能陪您去。”

穆桂英望着汪晓掌心透出的微光,又低头看向自己脚下。

那里的泥土隐约泛着淡金色的纹路,正是与虎符相连的地脉枷锁。

她试着催动魂气,想往前踏出一步,可脚踝处像是被无形的锁链拽着,刚动了半分,魂体就泛起一阵刺痛,只能无奈退回原位。

她眼底的期待淡了几分,握着长枪的手紧了紧,语气里藏着难掩的怅然:“你说得再好,可这地脉与虎符缠了我九百年。我试过无数次,只要想离开这土冢百丈之外,魂气就会被撕扯般的疼,哪能说走就走。”

说着,她抬眸看向汪晓,眼底多了几分试探:“你那聚魂幡,真能挣开这地脉的束缚?我被困得太久,早已不敢轻信了。”

汪晓见状,连忙上前一步解释:“将军,晚辈明白您的顾虑,但这万灵聚魂幡并非普通法器。它吸纳魂魄从不是强行收服,而是以魂气滋养魂气,您入幡后仍能保持自主,若日后想离开,晚辈绝不阻拦。”

可他话音刚落,穆桂英的表情突然微变,眉头猛地蹙起,握枪的手瞬间收紧,枪尖直指汪晓心口:“你既知晓这幡的用处,又这般费口舌劝我随你走。怕不是真为了让我看什么太平盛世,而是想借这万灵聚魂幡,将我收为你的助力吧?”

她眼底的迟疑彻底化作警惕,魂气骤然绷紧,周身的金戈之气也凌厉了几分:“我穆桂英一生征战,只认保家卫国的大义,从不是任人驱使的魂仆。你若真心为我好,便不必绕弯子;若存了收服的心思,就休怪我枪下无情!”

话音未落,她脚下魂气涌动,长枪带着凌厉的煞气朝着汪晓刺来。

枪尖未到,那股金戈之气已让周遭落叶纷飞。

汪晓眼神一凛,却没动用全力,只侧身避开枪尖,同时抬手凝出一道柔和的鬼气,轻轻挡开长枪。

交手的瞬间,汪晓已清晰感知到:穆桂英魂体爆发的力量虽依旧刚猛,带着武将独有的悍烈,可无论是枪术的衔接,还是魂气的运转,都透着明显的生涩与滞涩。

显然是被困这九百年所致。

“将军息怒!”汪晓一边躲闪,一边开口,“晚辈并无恶意,只是想邀将军出去看看。若是真想对您不利,我也没有必要这么大费周章。”

穆桂英闻言,枪势微微一滞,她也察觉到汪晓的留手。

刚才那一刺,她已用了八成力道,可对方避开时从容不迫,挡开长枪的力道也恰到好处,既没伤她,也没让她占到半分便宜。

她收了几分力道,再次挺枪刺来,这一次,枪速更快,却少了几分杀意,多了几分试探。

汪晓依旧处处放水,只靠着身法躲闪,偶尔卸去枪势。

几个回合下来,穆桂英额角泛起淡淡的魂气波动,显然已有些吃力。

她猛地收枪后退,眼神复杂地看着汪晓:“你的境界明明只是鬼师初期,远不及我鬼将的修为,可刚才交手,我用了八成力道,却连你的衣角都碰不到。拼尽全力,依旧对你造不成半分实质性的伤害。”

汪晓微微一笑,他当然不能告诉穆桂英自己主打一个技能多。

“晚辈敬重将军的忠义勇武,怎舍得与您真刀真枪交手?将军,您被困在此处近千年,难道不想知道当年杨家将的故事是否流传?不想看看您守护的山河,如今变成了什么模样?”

穆桂英握着长枪的手缓缓垂下,目光落在冢前的野花上,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她沉默了片刻,轻声道:“我确实想知道,这千年间,人间是否真如你所说那般太平,杨家将的名声,是否还在!”

她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抬头望向林地外的方向,魂体微微闪烁,像是在憧憬着什么。

过了许久,她转头看向汪晓,缓缓点头:“好,我便信你一次。只是若你骗我,即便魂飞魄散,我也不会饶你。”

汪晓大喜,连忙摊开手掌,万灵聚魂幡再次浮现:“将军放心,晚辈绝不敢骗您。您只需放松魂体,晚辈便引您入幡,日后您若想出来看看,随时都可以。”

穆桂英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眼,魂体渐渐化作一道淡金色流光,朝着万灵聚魂幡飘去。

流光融入幡身的瞬间,幡上鬼纹与金色光芒交织,泛起柔和的光晕。

汪晓握着幡杆,能清晰感觉到里面多了一股沉稳的鬼气。

他朝着土冢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将军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