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会客厅浸着檀木的暖香,是墙角香薰灯缓慢释放的,混着窗外飘进的青草气息。落地窗纱是米白色的,滤过午后柔和的天光,在成彦手边的白瓷茶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杯沿凝着一圈细密的水珠,顺着杯壁缓缓滑落,在原木茶几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刚结束公益培训的线上答疑,身上那件月白色衬衫的袖口还挽着,露出纤细的手腕,腕间没有饰品,只别着一枚银色的 “数字时代守护者” 徽章,徽章边缘被反复摩挲得发亮,映着她眼底的柔光。
对面的《深度人物》记者陈岚坐得笔直,深蓝色西装外套的扣子扣得整齐,笔记本摊在膝上,纸页上已经写了半页字迹,笔尖是黑色的,悬在纸页上方半寸,录音笔放在两人中间的茶几上,红色指示灯像一颗小火星,安静闪烁。
“成彦老师,《镜界》从筹备到现在,争议与突破始终相伴,你的创作初心到底是什么?” 陈岚的声音温和却有穿透力,提问时微微前倾身体,眉头轻蹙,眼神专注地锁着成彦,仿佛不想错过她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
成彦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杯沿,指腹带着薄茧 —— 那是常年握笔、绣绣绷磨出来的,划过冰凉的瓷面时,留下淡淡的温度。她的目光落在茶几中央的小型绣绷上,那是她昨晚熬夜绣的栀子花纹样,乳白的绸缎上,嫩黄的花蕊刚绣了一半,青绿色的叶尖还带着未剪的线头,针脚细密得像排列的星辰。“初心很简单,” 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浅淡却笃定的笑意,眼尾微微上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一是为了父亲,二是为了那些被忽视的声音。”
她抬手拿起绣绷,指尖轻轻拂过细密的绣线,力度轻得像怕惊扰什么:“我父亲是个老匠人,一辈子守着城南的绣坊,指尖磨出了厚茧,却总说‘一针一线皆良心’。” 她的声音低了些,喉结轻轻滚动,眼底泛起一层薄薄的水光,却倔强地没有落下,“可在数字时代,这份良心成了骗子钻空子的软肋。他不懂虚拟资产,不懂钓鱼链接,最后被一场数字诈骗骗光了半生积蓄,抑郁而终。” 她攥紧绣绷,指节泛出淡淡的白,“《镜界》里的星禾,其实是在替我完成未竟的事 —— 不仅要找到真相,还要告诉所有人,技术可以是工具,但绝不能成为伤害他人的武器。”
陈岚飞快地点头,笔尖在纸页上划过,沙沙声与窗外的鸟鸣交织,她的眉头舒展了些,眼神里多了几分共情:“现在娱乐圈很多作品扎堆流量题材,你却选择触碰元宇宙安全、数字诈骗这些偏严肃的社会议题,不怕观众不买账吗?”
“怕过,怎么不怕。” 成彦放下绣绷,指尖在茶几上轻轻点了点,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起来,像藏在棉絮里的针,“筹备初期,团队里也有人劝我,加条甜宠感情线,找流量明星客串,收视率肯定稳。” 她嘴角牵起一抹自嘲的笑,“可我更怕辜负 —— 辜负父亲的期望,辜负那些和他一样被时代抛下的人。”
她抬眼看向陈岚,目光坦诚而执拗:“流量是一时的,共鸣才是长久的。现在很多剧里,数字时代的老年人被塑造成‘老糊涂’的刻板形象,可现实中,他们不是不懂,只是没人愿意耐心教。” 她的声音放柔了些,带着一丝心疼,“我见过公益培训里的阿姨,拿着手机反复问‘这个二维码真的不能扫吗’,眼神里满是不安;也见过大爷偷偷把养老钱藏在枕头下,说‘怕被网上的骗子偷走’——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跟不上时代,就把他们推向骗局的深渊。”
“你刚才提到‘被忽视的声音’,这让我想到你作为女性制作人的身份。” 陈岚放下笔,身体又前倾了些,手肘撑在膝上,眼神里带着探寻,“在娱乐圈这个男性话语权相对集中的行业里,你有没有遇到过直接的性别偏见?”
成彦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水,喉结滚动的幅度清晰可见,放下杯子时,指尖轻轻敲击着杯底,发出清脆的轻响:“当然遇到过。” 她坦然一笑,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像被打磨过的玉石,“筹备《镜界》时,有个投资方当着我的面说‘女人搞技术题材不靠谱,不如加条感情线炒 cp,比讲什么诈骗管用’。”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衬衫的布料被捏出褶皱,又慢慢松开:“还有一次,我带着剧本去谈合作,对方的制片人全程没看剧本,只盯着我说‘女孩子家,不用这么拼,找个好靠山比什么都强’。” 她想起那些夜晚,在出租屋里对着剧本修改到天亮,手机屏幕亮着顾怀安发来的短信 ——“你的才华,不需要靠山”,嘴角的弧度柔和了些,“但偏见不是用来妥协的,是用来打破的。”
她的声音提高了些许,语速也快了些,眼神里的光芒愈发耀眼:“女性的细腻不是弱点,反而能让我们更敏锐地捕捉到弱势群体的困境;女性的坚韧也不是硬撑,是在看清行业真相后,依然选择坚守底线。” 她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公益活动合影,照片里的老人们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我始终相信,好作品不分性别,只分是否用心。就像我们的公益培训,很多讲师是女性,她们能蹲下来耐心教老人操作 VR 设备,能一遍遍地重复操作步骤,这就是女性独有的力量 —— 不是对抗,是包容与守护。”
陈岚重新拿起笔,笔尖在纸上顿了顿,又飞快记录起来:“你刚才说‘看清行业真相’,能具体谈谈吗?现在娱乐圈流传着‘数据至上’‘资本绑架创作’的说法,你怎么看?”
成彦的指尖猛地收紧,指节泛出淡淡的白,连带着指腹的薄茧都清晰可见,眼神里的温度降了些,多了几分沉重:“这是行业的沉疴,积弊已久。” 她的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有些平台用虚假数据倒逼创作者妥协,流量明星拿着天价片酬,演戏只走个过场,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却难有机会;有些资本把作品当成敛财工具,只要能赚钱,哪怕内容空洞、价值观扭曲也无所谓 —— 他们忘了,作品是给人看的,不是用来割韭菜的。”
她想起被封杀的十年,那些投出去石沉大海的剧本,那些被资本否定的创意,指尖微微颤抖:“但我始终觉得,行业的希望不在资本手里,在观众心里。观众不是傻子,他们能分清什么是用心创作,什么是敷衍圈钱。” 她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像燃着小火苗,“《镜界》的虚拟资产能卖得好,不是因为我们会营销,是因为观众认可我们的初心 —— 我们把收益的 10% 用来做公益,把剧情和社会议题结合,这些都是观众能感受到的真诚。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作为既当演员又当制作人的双重身份,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陈岚问道,眼里带着明显的敬佩,笔尖放慢了速度,似乎在认真品味她的回答。
“最难的是平衡。” 成彦笑了笑,眼底闪过一丝疲惫,眼下的青影若隐若现,却很快被坚定取代,“作为演员,要完全沉浸在角色的情感里,星禾的痛苦、迷茫、执着,都要感同身受;可作为制作人,又要保持清醒的理性,把控预算、协调团队、应对突发状况 —— 前一秒还在为星禾的遭遇落泪,后一秒就要冷静处理服务器瘫痪的危机。”
她想起数据丢失时的焦虑,想起贺文璋的屡次威胁,想起团队成员熬夜赶进度的疲惫,喉结轻轻滚动:“但平衡的关键,是守住底线。不管遇到多大的压力,我都不会让《镜界》的核心价值打折扣 —— 不会为了流量加无关的感情线,不会为了赚钱降低公益投入,更不会为了妥协放弃真相。”
她的目光变得悠远,像是穿透了墙壁,望向遥远的过去:“很多人问我,被封杀十年,有没有后悔过进入这个行业。其实我后悔过,” 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喉结剧烈地颤动着,眼底的水光终于忍不住汇聚,却依旧倔强地没有落下,“但不是后悔选择,是后悔没能早点强大起来,没能保护好父亲。”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重新稳住,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现在我想通了,强大不是为了报复,是为了守护 —— 守护自己想守护的人,守护自己坚信的价值,守护这个行业本该有的样子。”
陈岚的眼眶微微发红,她飞快地低下头,拿起纸巾擦了擦眼角,再抬头时,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你刚才说的这些话,让我想到你之前在发布会上说的‘如果关注社会议题是炒作,那我希望这样的炒作多一些’。现在很多公众人物害怕谈社会议题,怕被说‘蹭热度’,你为什么敢?”
“因为总有人要站出来。” 成彦的眼神坚定如铁,语气掷地有声,每个字都像敲在石板上,“娱乐圈的公众人物,拥有比普通人更大的话语权,这份话语权不是用来追星捧角的,不是用来刷流量、赚快钱的,是用来传递价值、推动改变的。” 她抬手拂过额前的碎发,指尖带着一丝决绝,眉峰微微蹙起,“如果连我们都害怕争议,都选择明哲保身,那那些被骗局伤害的老人、被资本压榨的创作者、被偏见束缚的女性,他们的声音谁来听?他们的困境谁来关注?”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痛心,却更多的是坚定:“我不怕被说‘蹭热度’,我怕的是热度过后,一切又回到原点。骗子依旧猖獗,偏见依旧存在,弱势群体依旧被忽视。我想做的,是用《镜界》这个 Ip,搭建一座桥 —— 连接虚拟与现实,连接创作与社会,连接每一个愿意坚守正义的人。”
“最后一个问题,” 陈岚拿起笔,眼神里满是期待,笔尖悬在纸页上,“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女演员’,你对年轻的创作者和演员有什么建议?”
成彦沉默了几秒,目光落在窗外的天空上,那里云卷云舒,像被风吹散的棉絮,透着自由的气息。她的眼神慢慢柔和下来,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第一,守住良心。” 她一字一顿地说,每个字都说得格外郑重,“行业再乱,诱惑再多,也别丢了初心 —— 创作的初心,做人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