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助阵(1 / 2)

星耀会议室的空调风有点凉,吹得桌上的方案纸边角轻轻卷。陆岩坐在主位,手指捏着眉心 —— 那里按出了道红印,是昨晚熬到三点的痕迹。他面前的马克杯里,咖啡只剩杯底的深褐色残渣,杯壁上还沾着圈没洗干净的奶渍。

“平台那边还是没松口。” 王姐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屏幕还亮着,是跟平台招商部的聊天记录,“李经理说‘素人纪录片拉不到美妆广告’,还举了去年的例子 —— 某平台的《匠人日记》,全是真实手艺人,最后因为没广告,播到第三集就下架了。” 她顿了顿,指尖划过方案上 “招商目标:400 万” 的字样,声音沉了点,“他们还提林枫的《匠人传奇》,说人家‘有流量明星撑场,预售的美妆广告就卖了 500 万’,咱们这连个明星旁白都没有,难。”

陆岩 “啧” 了一声,伸手翻方案,指腹蹭过纸页上的折痕 —— 这是他昨晚翻来覆去看时揉出来的。“什么叫没明星就不行?” 他把方案往桌上一拍,声音有点冲,“成彦刚拿戛纳奖,粉丝关注度还在呢!上次她发敦煌的笔记,转发量破 8 万,不比那些只会摆拍的流量强?” 他说着就捏紧了拳头,指关节泛白,“我昨晚跟三个小平台谈,人家说‘再等等’,其实就是怕担风险 —— 现在的平台,眼里就只有‘能带货’的内容。”

小夏趴在旁边的椅子上,手指戳着手机屏幕,指甲缝里还沾着点蓝色颜料 —— 是昨天帮成彦整理壁画笔记时弄的。屏幕上是林枫新剧的热搜词条,# 林枫匠人传奇定档 #后面跟着个 “热” 字,配图里的流量明星穿着汉服,手里捏着把没开刃的凿子,姿势摆得僵硬。“姐,你看评论区,” 小夏把手机递过去,声音有点闷,“有人说‘终于有正经匠人节目了’,还有人问‘什么时候播,想学习手工’—— 他们根本不知道,那凿子连木头都凿不动,全是摆拍!” 她低头时,马尾辫扫过桌面,带倒了个空的笔帽,“去年拍《文化寻踪》时,粉丝还在评论区说‘想看姐姐拍幕后工作人员’,怎么现在平台反而不待见了?”

成彦没接手机,指尖轻轻摸过笔记本里夹着的张师傅的拍立得。照片是在敦煌洞窟里拍的,张师傅蹲在地上,手里捏着 3 毫米的小刷子,正往壁画上补颜料,阳光从洞窟顶上的小口照进来,落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还能看见几缕银丝。她想起昨天跟张师傅通电话,老人的声音带着点沙哑:“成丫头,要是拍不成也没事,我继续修我的壁画就好,不麻烦。” 当时她握着手机,心里像堵了团浸了水的棉花,沉得慌 —— 她不想让这些真实的匠人,连被看见的机会都没有。

“叮铃 ——” 会议室门上挂着的风铃突然响了,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沉闷。众人抬头,只见顾怀安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深棕色的琴盒,琴盒左下角有道浅痕 —— 是上次在敦煌搬琴时,不小心磕在洞窟石阶上弄的。他肩上搭着件米色风衣,领口沾着三片银杏叶的碎渣,还带着点机场免税店的柑橘味香水味,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登机牌,上面的航班号 “cA1820” 还清晰可见。

“怎么都跟霜打了似的?” 顾怀安走进来,把琴盒放在桌上,动作轻得怕碰坏里面的东西。他打开琴盒时,露出里面一叠乐谱,最上面那张的边角沾着点飞机餐的番茄酱渍,纸页上写满了黑色的音符,空白处还画着小小的栀子花纹,有的花瓣还没涂完颜色,显然是在飞机上匆忙画的。“我在飞机上写了段旋律,你们听听,能不能当《幕后之光》的主题曲。”

成彦猛地抬头,眼睛亮了半截 —— 她之前还担心顾怀安赶不上,毕竟维也纳音乐节是他筹备了半年的项目。她攥着方案纸的手指紧了紧,纸页被捏出一道深深的折痕:“你怎么来了?不是说今天飞维也纳吗?音乐节那边……”

“推了。” 顾怀安从琴盒里拿出个银色的迷你音箱,音箱侧面贴着张小小的敦煌壁画贴纸。他插上 U 盘,手指在音箱按钮上顿了顿,“音乐节组委会说可以延期到下个月,但你们这纪录片不能等。上次在敦煌,张师傅跟我说‘修复壁画要趁颜料没干,不然补上去也粘不住’,做真实的内容也一样,得趁观众还愿意为‘真’买单,不然以后全是摆拍的假东西了。” 他说着就按下了播放键,手机屏幕亮了一下,弹出三条未读消息,都是维也纳音乐节组委会发来的,最后一条写着 “期待您后续的参与,祝您一切顺利”。

音箱里突然流出旋律 —— 开头是筚篥的悠长调子,像敦煌的风刮过空荡荡的洞窟,带着点苍凉;接着加入竹笛的清脆,像江南的雨打在荷叶上,软乎乎的;中间混着轻轻的木鱼声,节奏跟张师傅刷颜料的 “沙沙” 声格外响;最后落回钢琴的软音,像傍晚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暖得人心头发痒。

成彦的指尖跟着旋律轻轻敲桌,突然想起在江南古镇的那个傍晚 —— 她坐在河边的竹椅上,看老匠人编竹篮,竹丝穿过竹篾的 “吱呀” 声,混着河边的蛙鸣,跟现在的旋律莫名契合。她的眼眶慢慢热了,赶紧别过脸,怕被人看见,却没注意到顾怀安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点温柔的笑意。

“这旋律…… 绝了!” 陆岩凑到音箱边,耳朵几乎贴紧了音箱外壳,连里面轻微的电流声都没放过。他之前听惯了那些商业化的 “罐头音乐”,还是第一次觉得,音乐能把 “地方的味道” 装进去,“顾怀安,你这是把敦煌的沙子和江南的水,都揉进旋律里了啊!比我上次听的某部院线电影的配乐还带感!”

顾怀安笑着把乐谱推给成彦,指尖划过其中一页的批注:“还没写完,想加段民乐合奏。我已经联系了李教授 —— 就是那位弹琵琶的民乐大师,他说愿意免费出镜演奏,还说‘能为真实的匠人作曲,是我的荣幸’。” 他顿了顿,调出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屏幕上是他跟李教授的对话,李教授还发了段自己弹琵琶的语音,“李教授跟我爷爷是旧识,去年某顶奢请他去站台,给了 200 万出场费,还送了套定制的紫檀木琵琶,他都没答应,最后让助理把琵琶捐给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系。”

“还有影视配乐师陈老师,” 顾怀安继续说,手指往下划屏幕,“他主动找的我,说‘早就看不惯林枫搞的那些伪匠人内容了’。他还说要把自己的工作室借给咱们用,免费提供录音设备 —— 他的工作室里有台老钢琴,还是他爷爷传下来的,上次给电影《山河令》做配乐时,就是用的这台琴。”

“陈老师?就是那个拿过金马奖最佳配乐的陈默?” 刚从外面进来的老周突然开口,他手里还拎着个黑色的相机包,镜头盖都没摘就站在门口,显然是被音乐吸引了,“我去年拍《古建修复师》时,想请他做配乐,他说‘只做有灵魂的内容’,直接给我拒了!没想到他愿意为咱们这纪录片出山!”

小夏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手机 “啪” 地掉在桌上,屏幕亮着粉丝群的聊天界面。她赶紧捡起手机,手指飞快地打字:“我的天!李教授 + 陈默 + 顾怀安,这配置也太顶了吧!比林枫找的那个流量明星强一百倍!” 她说着就把手机怼到成彦面前,“你看!那个流量明星上次直播弹琵琶,连琴轴都拧反了,还说‘这是古法调音’,被民乐博主骂惨了!” 她顿了顿,小声嘀咕,“咱们这才是真?神仙配置!”

“行业里有个冷知识,” 顾怀安从风衣口袋里掏出杯热咖啡,递给成彦 —— 杯身上印着 “星爸爸” 的 logo,杯盖还冒着热气,“影视原声对纪录片的关注度提升率能到 35%。去年有部小众纪录片叫《古建修复师》,本来播放量只有 200 万,后来因为陈默做的配乐火了,原声专辑在 qq 音乐卖了 12 万张,还带动纪录片播放量涨到 800 万,连央视都转载了。” 他掏出平板,调出份数据报告,“我查了李教授参与过的作品,平均能吸引 40% 的文艺观众,这些观众不爱看流量摆拍,就喜欢真实的内容 —— 刚好是咱们需要的受众。”

成彦接过咖啡,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暖乎乎的。她知道顾怀安记得她的口味 —— 三分糖,加燕麦奶,跟她上次在江南茶馆喝的一样。她抿了一口,咖啡的香气混着燕麦的甜味在嘴里散开,刚好压下刚才的酸涩。

“叮 ——” 王姐的手机突然响了,屏幕上显示着 “平台李经理” 的名字。她接起电话时,声音还带着点不确定,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刚好跟音箱里的木鱼声合得上:“喂,李经理?…… 什么?您说愿意把预算从 100 万涨到 300 万?还加首页推荐位?” 她猛地睁大眼睛,手里的笔 “啪” 地掉在地上,笔帽滚到了桌脚。她赶紧弯腰捡笔,发圈突然松了,头发散下来一半,遮住了半边脸,“好好好!我们明天一早就把详细的拍摄计划发过去!谢谢您,李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