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彦赶紧拉过苏晓,让她坐在自己旁边,递了颗煮鸡蛋:“不是不配,是林溪的角色本来就是‘纯粹的’。你看,林溪的台词‘姐姐,我怕’是白色的,旁边标了黄色‘说的时候攥着姐姐的衣角,像小时候躲打雷’,没有粉色,是因为林溪不用‘藏情绪’,她的怕就是怕,开心就是开心,比林墨简单,却更难演 —— 纯粹的角色,差一点就会像‘傻白甜’,多一点又会太‘装’,比有粉色的角色还考验演技呢!”
苏晓眼睛亮了,剥开鸡蛋壳,蛋黄是溏心的,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真的吗?那我要好好演,让大家知道,纯粹的角色也能很精彩!上次我看个大剧,女二是纯粹的善良角色,结果演员演得像‘圣母’,网友都骂她‘假’,我可不想这样!”
李静摸了摸苏晓的头,翻开她的剧本:“你看,林溪跟姐姐说‘我想回家’时,黄色标注写‘声音要软,像刚睡醒的小猫’,这里不用粉色,是因为林溪的‘想家’是纯粹的,没有杂质,比林墨的‘委屈’更直接 —— 观众看到这里,会想起自己想家的时候,更共情。小成本剧的角色,不追求‘复杂’,追求‘真实’,全白的剧本也能演活,就怕演员没把自己‘放进角色里’。”
成彦看着手里的彩色剧本,指尖划过粉色标注的 “我不能放弃”,突然想起自己澄清长文的那天。当时她坐在电脑前,敲下 “我沉默了很久,现在该说真话了”,心里也是从 “坚定” 转成 “委屈”,像林墨现在的情绪 —— 原来每个角色的情绪,都藏在生活里,只要把自己的经历 “放进角色”,就能演活。
“对了,还有个行业冷知识。” 李静突然想起什么,指着剧本上的颜色,“粉色标注不能太多,全剧最多 15 处,多了就像‘情绪泛滥’,观众会腻。大剧组总爱给每个台词都标颜色,说‘细节多’,结果演员每场都在‘变情绪’,观众看得晕,不知道角色到底想干嘛 —— 咱们这部剧,12 集就 12 处粉色,每处都是‘关键转折’,像珍珠串成链,少一颗都不行。”
王阿姨已经开始给成彦试妆了,她用浅棕色眼影在成彦眼尾轻轻扫了扫,又用指腹晕开:“你看,这样一弄,眼角像有层‘雾’,说粉色台词时,眨下眼睛,雾就散了,委屈感就出来了 —— 不用贴亮片,不用画浓眼线,简单又真实。” 成彦对着小镜子看,果然,眼尾的浅棕色像藏了点眼泪,不明显,却很打动人。
陈默也凑过来看,手里还拿着自己的警帽,正往头上戴,结果戴反了,帽檐朝后,像个调皮的小孩:“成彦老师,你这样也太好看了!比大剧组的‘浓妆反派’强多了!上次我看个剧,女反派眼尾画了道黑纹,粗得像毛毛虫,还贴了假睫毛,说‘显凶’,结果观众都笑‘像刚从山洞里出来的’,哪有你这样的自然!”
苏晓也凑过来,手里拿着自己的剧本,指着 “姐姐,我怕” 那句:“王阿姨,我这句要怎么化妆啊?要不要加点点粉色腮红,像受惊的小兔子?”
“要得!” 王阿姨笑着拿出腮红刷,“给你加点点淡粉色腮红,在苹果肌上轻轻扫,别太浓,像‘刚跑完步’的红,不是‘涂了粉’的红 —— 林溪是小姑娘,腮红要‘透着光’,不是‘盖着粉’,这样才真实。”
板房里的雾气慢慢散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彩色剧本上,白色的台词、黄色的修改、粉色的情绪,像撒了把彩虹糖,生动又温暖。成彦拿着剧本,指尖轻轻碰了碰粉色标注的地方,心里突然很确定 —— 林墨不是 “脸谱化的反派”,她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坚定,有委屈,有自己的 “小秘密”,就像每个人都有的两面性。
“明天就拍这场粉色标注的戏。” 李静拍了拍成彦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期待,“我相信你能演好,因为你懂林墨的‘软’,不是演出来的,是从心里透出来的。”
成彦点点头,咬了口剩下的包子,葱花的香味还在嘴里,热乎的感觉从胃里传到心里。她看着身边说说笑笑的王阿姨、陈默、苏晓,看着桌上的彩色剧本,突然觉得,小成本剧的 “颜色秘密”,其实是 “真心的秘密”—— 用真心标注角色的情绪,用真心对待每个细节,不用大制作的资源,也能拍出好故事。
阳光越发明亮,照在剧本封面的五彩面具上,白色的轮廓、黄色的纹路、粉色的腮红,像林墨的心跳,鲜活又有力。成彦知道,明天的戏,她不会演砸,因为她手里有 “角色地图”,心里有 “角色的温度”,还有一群用真心陪她的人 —— 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