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查找一种名为‘幽影生物碱’的剧毒物质的来源,”秦风对着电话那头说道,“这种物质极其稀有,不在常规管制清单,可能通过地下黑市、加密网络,或者某些非法的化学研究实验室流通。”
禁毒支队的同事回应:“秦队,我们会在已知的毒品交易网络和暗网渠道里留意这种物质,但如果是这么冷门的东西,恐怕难度很大。”
网安部门的负责人则表示:“我们会加强对特定关键词和暗网交易平台的监控,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讨论或交易信息。但这种高度专业化的毒物,更可能在小范围的、极其隐秘的圈子里交易。”
另一方面,秦风让江欣蓉利用公安内部的数据库,筛查本市及周边地区具有化学、药学、生物工程等高危专业背景,并且可能有行为异常或经济问题的人员。
“重点是那些拥有独立实验室权限,或者能够接触到非常规化学试剂和研究领域的人员。”秦风指示道,“‘幽影生物碱’的合成或提纯需要专业知识,凶手很可能具备这样的背景,或者能接触到具备这种背景的人。”
江欣蓉坐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飞快操作,屏幕上不断滚动着人员信息和数据流。
“正在交叉比对的业背景、工作单位、研究领域、以及是否有违规记录或经济异常状况。”她头也不回地汇报着,“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初步筛选出来有几十人,需要进一步排查。”
毒物的追查如同大海捞针,但其专业性的特点,也无形中缩小了嫌疑人的范围。
动机、流言、毒药,三条调查线并行推进,每一条都指向韩家深不可测的过往和隐藏在暗处的敌人。
秦风站在白板前,看着上面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线索图,眼神沉静。
他陷入沉思,凶手就隐藏在这张网的某个节点上,利用着家族的秘密、人心的恐惧和罕见的毒药,导演着这场看似完美的谋杀。
而他,必须比凶手想得更深,看得更远。
周强带领着几名侦查员,如同梳理乱麻一般,开始仔细构建韩家聚会当晚所有相关人员的时间线。
他们调取了韩家老宅主要走廊和出入口的监控录像,逐一核对每个人的行动轨迹。
“晚上8点15分,家宴正式开始,所有核心成员均在餐厅入座。”
“晚上9点30分左右,家宴气氛开始变得微妙,韩建明与支持韩雪晴的元老有过短暂言语交锋。”
“晚上9点50分,韩奕首次离席,前往洗手间,约5分钟后返回。”
“晚上10点10分,韩雪晴离席接听一个工作电话,时长约8分钟。”
“晚上10点25分,韩建明离席,在靠近书房方向的露台吸烟,独自停留约10分钟。”
“晚上10点40分,韩奕再次离席,表示疲惫,欲前往书房休息。”
侦查员指着监控画面:“看,韩奕离开餐厅后,直接沿着主走廊走向书房方向,期间没有与任何人交谈。”
“晚上10点43分,韩奕进入书房,监控捕捉到他关门的身影。”
“晚上10点44分,书房所在走廊的监控显示,门下的缝隙光线变化,推测台灯被打开。之后,该门口监控再无人员进出记录,直到次日清晨被撬开。”
周强重点标记了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人物:“韩奕进入书房并锁门,是最后一个被确认的、他生前的有效时间点。”
“现在,我们需要重点排查在晚上10点40分韩奕离开餐厅,到他进入书房的这三分钟里,有谁接近过书房区域,或者与他有过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