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拿起手机,铃声就响了。
“用这部手机,现在,立刻开车离开仓库区,上环城高速,往东方向开。保持通话,我会告诉你下一步怎么做。”绑匪的声音从这部简陋的手机中传出,带着电流的杂音,却依旧平稳。
这一突如其来的指令,完全打乱了警方的部署。
跟踪的侦查员们眼睁睁看着王磊更换了通讯工具,并驾车驶向高速,他们无法确定那部诺基亚手机是否也被监控,不敢贸然靠近,只能尽量拉远距离,利用高速路上的车流进行掩护,跟踪的难度和风险骤然增大。
王磊的车在环城高速上行驶了约二十分钟,绑匪的声音再次响起:“下一个出口,下去。进入辅路后,靠边停车,双闪打开。”
王磊照做。
“看到你左边第三个路灯杆了吗?杆子底部有一个用白色粉笔画的叉。把你带来的文件袋,塞进那个路灯杆旁边那个破损的市政井盖缝隙里。塞进去后,立刻回到车上,关掉双闪,继续沿着辅路往前开,不要停,不要回头。”
这个指令再次让警方措手不及。
投放地点从偏僻的仓库区突然转移到了车流不息的城郊结合部主干道旁,而且要求王磊投放后立刻离开,不留任何观察时间。
负责跟踪的侦查员车辆无法在王磊停车投放的瞬间也停下来观察,那样极易暴露。
当他们绕行一圈再回到那个路灯杆附近时,文件袋已经不见了踪影,而周围车来车往,行人匆匆,根本无法判断是谁在何时取走了文件。
绑匪似乎对警方的跟踪策略了如指掌,每一个指令都精准地打在警方行动的薄弱环节和时间差上。
王磊驾驶车辆,在绑匪通过那部诺基亚手机不断发出的、看似随意却又环环相扣的指令下,如同一个提线木偶,在城市的夜色中穿梭。
“前面路口左转,进入老城区。”
“在第二个红绿灯右转,靠边慢行。”
“看到那家24小时便利店了吗?从门口的那个广告牌后面,拿走一个黑色的双肩包,把你身上除了文件和这部手机之外的所有个人物品,包括钱包、钥匙,都放进去,然后把包放在广告牌后面。”
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指令,不断地更换路线、更换参照物、甚至要求王磊丢弃个人物品,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清除可能的跟踪器,并测试、消耗警方的跟踪力量。
侦查员们疲于奔命,跟踪链条数次被迫中断,又不得不依靠技术定位和王磊车上隐蔽安装的备用GpS信号,艰难地重新接续,但始终无法锁定那个如同幽灵般在幕后操控一切的绑匪。
最终,在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市内绕行和数次虚晃一枪的指令后,诺基亚手机里传来了绑匪的最终指令。
“现在,去市中心的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从3号口进入站厅层。”
此时已是晚上接近凌晨,但作为城市核心交通枢纽的人民广场站,依旧灯火通明,人流如织。
下班晚归的白领、夜游的年轻人、赶末班车的旅客……形形色色的人群汇聚于此,脚步声、交谈声、列车进站的广播声交织成一片嘈杂的背景音。
站厅层空间开阔,立柱众多,巨大的广告牌和商业店铺林立,监控摄像头虽然密集,但在汹涌的人流中,也存在不少盲区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