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组会议上,秦风开始了他的推演:
\"首先,王磊以健康顾问的身份进入陈宅。“
”他可能以'赠送新型空气净化器'或'安装最新健康监测设备'为借口,在古董钟内安装了这个装置。\"
\"案发当晚,陈永明像往常一样在书房工作。“
”赵宏远在宴会的某个'空白期'——很可能是他去洗手间或露台接电话的那段时间——通过某种方式发送触发信号。\"
\"信号被古董钟内的接收器接收,装置启动,雾化药物被释放到空气中。“
”陈永明在不知不觉中吸入药物,诱发心脏病发作。\"
\"所有的一切都在远程控制下完成,赵宏远根本不需要亲自到场,甚至不需要共犯进入案发现场。“
”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不在场证明如此完美——因为他确实一直在宴会上!\"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个精心设计的犯罪计划所震惊。
\"但还有一个问题,\"周强打破沉默。\"赵宏远是如何精确知道陈永明就在书房里?“
”如果药物释放时陈永明不在房间,计划不就失败了?\"
秦风点头:\"问得好。我认为他有内应。还记得那个保姆吗?“
”她每次送茶送药都会敲门,而且知道陈永明的工作习惯。或者...\"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道光芒:\"或者他根本不需要知道。“
”如果药物是缓释型的,可以在空气中维持一定时间的活性,只要陈永明在那段时间内进入书房就会中招。\"
苏晚晴补充道:\"从毒理学角度,这种化合物确实可以设计成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活性。“
”只需要计算好陈永平日常的工作规律,就能确保他会在正确的时间暴露在药物中。\"
所有的碎片似乎都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犯罪的动机、手段、机会一一对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然而,当专案组兴奋地准备申请逮捕令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
他们缺乏直接证据证明赵宏远就是那个发送触发信号的人。
\"我们需要证明赵宏远在案发当晚发送了那个特定信号。\"
张铁林沉重地说,\"但目前的技术手段很难追踪到这种一次性使用的加密信号。\"
资金往来方面,尽管王磊的收入与赵宏远的商业活动存在关联,但所有转账都通过复杂的海外渠道清洗过,难以直接证明是赵宏远的支付。
通话记录显示两人频繁联系,但具体内容无从得知——他们使用加密通讯应用,服务器都在海外,无法获取聊天记录。
就连那个致命装置本身,虽然精巧,却没有任何可以直接指向赵宏远的特征。
没有指纹,没有dNA,甚至使用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电子元件,无法追溯来源。
\"我们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
秦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宏远科技大厦的轮廓,\"但却隔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知道,像赵宏远这样的对手,绝不会留下明显的把柄。
所有的联系都被精心掩盖,所有的证据都被巧妙隔绝。
但秦风也相信,再完美的犯罪也会留下破绽。
只是这个破绽在哪里?如何找到它?
深夜的刑侦支队,只有秦风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桌上铺满了案件资料,白板上画满了关系图和时间线。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古董钟的内部结构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