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抽丝剥茧(2 / 2)

这些发现虽然不能直接证明赵宏远那晚离开了酒店,但至少将他和犯罪现场联系了起来。

回到局里,秦风重新审视时间线。

如果赵宏远真的实施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犯罪,那么他必定有一条更快捷的路径,或者有同伙协助。

他打开城市地图,目光在酒店和陈宅之间来回移动。

突然,他的视线停留在一条标注为“施工中”的道路上。

“这条路...”秦风喃喃自语,接通了交管局的电话。

十分钟后,他得到了确认:那条所谓“施工中”的道路实际上在案发当晚已经基本完工,只是尚未正式通车。

如果从那条路走,酒店到陈宅的距离将缩短至35公里,单程时间可压缩到15分钟内。

秦风感到心脏剧烈跳动。

这就是缺失的一环!

他立即调取那条道路进出口的监控录像。

由于是新路,监控系统还未完全启用,只有一个路口有临时摄像头。

海量的录像数据被导入系统,AI开始进行车牌识别和车型分析。

整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秦风只能耐心等待。

就在监控分析进行到一半时,苏晚晴亲自来到了刑侦支队。

“我想你应该看看这个。”

她将一份报告放在秦风桌上,“我们对古董钟内的那个接收器进行了详细分析。”

秦风接过报告,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那不是普通的接收器。”

苏晚晴解释道,“它是一个精密的声音频率接收装置,接收到特定频率的声音信号后,会触发一个小型机械装置,释放出压力气体。”

“压力气体?”秦风困惑地问。

“还记得那种缓释胶囊吗?”

苏晚晴眼中闪烁着科学发现的光芒,“我们认为,有人将胶囊放置在古董钟内,通过远程触发这个装置,使胶囊破裂,释放出化合物。”

她停顿了一下,让秦风消化这个信息:“更巧妙的是,触发信号可以来自任何能发出特定频率声音的设备——比如,一部手机。”

秦风恍然大悟:“所以不需要本人在现场...”

“完全正确。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拨打一个电话。”

就在这时,监控分析组的门被推开,王媛一脸兴奋地冲进来:“秦风,找到了!“

”案发当晚21点12分,一辆黑色保时捷918从那条新路驶向陈宅方向。“

”21点38分,同一辆车返回市区方向!”

秦风猛地站起身:“车牌号呢?”

“车牌被遮挡了,但车型罕见,全市注册的不到十辆。”

王媛语速飞快,“已经让人去排查了!”

秦风与苏晚晴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芒——

真相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那些看似不可能的碎片,正在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拼接在一起。

铜墙铁壁的不在场证明,终于出现了一道裂缝。

而秦风知道,只要有一条裂缝,整面墙的崩塌就只是时间问题。

夜幕降临,刑侦支队的灯光依然通明。

在这个充满迷雾的夜晚,秦风感觉自己正站在真相的门槛上,只差最后一步,就能揭开这场完美犯罪的面纱。

而他知道,那最后一步,就隐藏在那辆幽灵般的保时捷和那个神秘的电话信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