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守陵人之林青竹 > 第125章 脚印埋进土里才生根

第125章 脚印埋进土里才生根(2 / 2)

日子在压抑和恐惧中挨到了子时。

义庄后山,那片专门用来监测地气的铃舌草,在没有一丝风的情况下,所有的草叶都诡异地弯下了腰,叶尖齐刷刷地指向村子后山那座早已废弃多年的孤庙遗址。

也就在同一时刻,在铃舌草指向的中心,一株早已枯死多年的老草根部,干裂的泥土突然“啵”地一声轻响,裂开一道细缝。

一根水晶般通体透明的细小藤蔓,从裂缝中小心翼翼地探了出来。

藤蔓内部,有点点微光如同心脏的脉搏,正一起一伏地规律闪动着。

它仿佛拥有自己的意志,贴着地面,坚定而迅捷地蜿蜒前行。

它所过之处,坚硬的泥土无声地翻开、松动,恰好拼凑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村里有几个曾见过那怪人行踪的老人,若是此刻在此,定会惊骇地发现,这藤蔓行进的轨迹,与那人七年来日复一日、一步不差走过的路线,完全吻合!

每一步,都精准地对应着他昔日留下的那个模糊的足印位置。

藤蔓穿过田埂,绕过房舍,最终在村口那口最早出现异象的老井边停了下来。

它如同寻找归宿的游蛇,顺着冰冷的井栏盘绕了整整三圈,而后,顶端缓缓向上,托起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苞。

花瓣是半透明的青玉之色,内部的脉络清晰可见,仿佛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午夜,花开刹那。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声极轻、极清脆的“嗒”,从深不见底的井底传来,仿佛有一枚冰凉的铜钱,被投入了幽静的深水之中。

然而,就是这声轻响,却让整座村庄的地基,随之发生了一次极其轻微、却又无比清晰的震动。

与此同时,分布在村子周围七个方向、早已被村民遗忘的古老界碑,碑身同时裂开一道缝隙,一缕缕漆黑如墨的浆液从中渗出,顺着碑体流淌到地面。

黑浆遇风即干,在地上迅速凝固成一道道粗重的墨线。

若从高空俯瞰,这七道新生的墨线,恰好与村庄原有的轮廓连接起来,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完整的“守”字,而井口花开落下的那一“点”,正是这个“守”字补上的最后一笔。

次日黄昏,以拾柴为生的赵老汉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上了回村必经的那座断桥。

他像往常一样低头看着桥面,却猛地停住了脚步。

桥面上那些因常年风吹日晒形成的霜纹,此刻竟像活了一般,正剧烈地搏动着。

在他惊恐的注视下,那些霜纹缓缓隆起,交织,最终在桥中央凹陷下去,形成了一道浅浅的、轮廓清晰的足印凹槽。

那是一个男人的脚印,不大,却透着一股无法言喻的力量感。

赵老汉的心跳得厉害,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他,让他不由自主地抬起了自己那只布满老茧和裂口的右脚,颤抖着,缓缓放进了那个凹槽里。

严丝合缝。

就在脚底完全贴合的瞬间,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猛地从他的脚心“涌泉穴”直冲天灵盖!

赵老汉浑身剧震,脑海中炸开一片白光,一个无比清晰的画面闪现而过:漫天风雪中,一个赤足的少年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踏雪前行,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道模糊而高大的背影,两人的步伐出奇地同步,正一前一后,走向一座被无尽黑暗笼罩的、名为“幽都”的巨城深处。

画面一闪而逝,赵老汉猛地抽回脚,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他再低头看去时,桥面上的足印凹槽已经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唯有桥下潺潺的溪水,水流声不知何时变了调,正用一种近乎耳语的低沉声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一句话:

“这次……换你替我走完。”

赵老汉呆立在桥上,直到夕阳完全沉入山后,夜色如墨汁般浸染了整个天空。

他才像大梦初醒般,失魂落魄地走下断桥,向着那片被黑暗笼罩的村庄走去。

村里静得可怕,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连一声犬吠都听不见。

他推开自家的院门,习惯性地回头望了一眼。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今晚的黑暗,似乎比往日要“薄”上那么几分,仿佛有什么东西,正贴在夜幕的另一侧,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静静地凝望着村里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