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守陵人之林青竹 > 第19章 门缝里漏出来的不是风,是我以前的魂

第19章 门缝里漏出来的不是风,是我以前的魂(2 / 2)

那时的他,眼神中只有一种近乎天真的决绝,他以为这只是对某个人的承诺,一个斩断尘缘的誓言。

他还不懂,这句话,这个亲手刻下的烙印,最终会化作缠绕他一生的无形锁链,将他牢牢地锁死在守门人的宿命之上。

记忆如潮水般退去,苏媚烟猛地收回手指,心头泛起一丝复杂的涟漪。

她看向那扇紧闭的陵门,目光穿透石壁,仿佛要看清那个男人的真正用心。

她不能任由他如此胡来,破坏幽都的秩序。

她双手结印,守夜之灵的力量在她掌心汇聚,化作一道银色的流光,试图封堵住那道仍在渗出黑雾的魂灯裂缝。

然而,就在她的力量即将触及魂灯的瞬间,异变再生。

“咚……咚……咚……”

沉闷的震动声自陵门深处传来,不是一声,而是七声。

镇守在门格之后的七具古老石棺,竟在同一时刻自发震动起来。

棺盖在震颤中缓缓开启一道缝隙,没有尸骸,没有煞气,每具棺材的缝隙中,都缓缓浮现出半张模糊的人脸。

那些面容扭曲,充满了无尽的岁月尘埃,正是历代未能渡过冥河、最终被陵门吞噬的孤魂。

在过去,他们只会发出绝望的哀嚎,但此刻,这些残魂却异常的平静,不再嘶吼,而是齐声低诵。

那咒文,苏媚烟再熟悉不过——正是林青竹当年为了压制石棺异动时,所用的镇魂咒。

一瞬间,她如遭雷击,彻底醒悟。

这些孤魂,早已不是单纯的囚徒。

他们在这无尽的岁月中,已经被门彻底收录,他们的执念、他们的悲鸣、他们的记忆,都化为了构成这扇门的“门语”的一部分。

而林青竹,他不是在对抗这些孤魂,也不是在镇压他们。

他正借用他们之口,借用这早已成为幽都秩序一部分的“门语”,在幽都的内部,重构一种全新的秩序。

他不是用蛮力去摧毁,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教书先生,教这些迷失了千百年的魂,该如何堂堂正正地,走完他们早就该走完的最后一程。

子时三刻,夜最深沉的时刻。

陵门门心那繁复无比的纹路,仿佛活了过来,骤然跳动了七下。

每一次跳动,都与一座石棺的震动遥相呼应。

整座巍峨的陵门,在此刻竟,如一口被敲响的洪钟,发出了穿透阴阳两界的共鸣。

幽都深处,那些由黑雾凝聚、逆向行走的林青竹残影,忽然齐齐停下了脚步。

他们不再前行,而是缓缓地,一个接一个地转身。

数以百计的残影,在同一时刻,面向了同一个方向——人间,新义庄的方向。

然后,他们缓缓地,庄重地,跪了下去。

那是一种跨越生死的朝拜。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

那座刚刚亮起一盏孤灯的义庄地窖中,熟睡的少年赶尸人猛地睁开了双眼,从冰冷的草席上坐起。

他大口喘着粗气,仿佛刚从一场无声的噩梦中挣脱。

他茫然四顾,地窖里寂静无声,只有那盏微弱的魂灯在摇曳。

他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了那面墙壁。

墙上,那句用血写就的“我来了”,不知何时,竟像是活过来一般。

暗红色的字迹边缘,正缓缓渗出一丝丝晶莹的水渍,宛如血泪,沿着墙壁蜿蜒而下。

少年看不懂这诡异的景象,更不明白其代表的含义。

但他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与悲怆。

他甚至来不及思考,身体已经本能地做出了反应。

他翻身下床,双膝跪地,朝着那面“流泪”的墙壁,恭恭敬敬地叩首三次。

这个礼节,他的师父从未教过他。

这是一种仿佛铭刻在血脉深处的记忆,在今夜被唤醒。

这是守门人一脉,代代相传,用以迎接前辈归位的最高礼节——迎门礼。

陵门之下,苏媚烟缓缓收回了力量,盘膝坐定。

她已经放弃了干预,转而成为了一名静默的观察者。

她能清晰地感知到,林青竹那庞大而坚韧的意识,正在以一种极其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从门格之中剥离。

每剥离一丝,陵门古老的石面上,便会无声地剥落一片厚重的青苔。

青苔之下,露出的并非光滑的石壁,而是更加深邃、更加繁复的刻痕。

那不是文字,也不是符咒。

那是无数张面容的浮雕,是无数亡魂在临终前,最后一刻的定格。

有惊恐,有不甘,有释然,有眷恋……众生百态,尽在其中。

苏媚烟的眼眸中,映照着那些不断显现的面容,她终于,也最终明白了林青竹的真正意图。

他不是在变成门。

他是在让这扇冰冷、无情、只懂吞噬与镇压的门,长出一颗心。

他将自己化作了引路的火种,投入这片由沉沦执念构成的黑暗深海。

他点燃的不是愤怒与反抗,而是那些魂魄深处最原始的、对“归途”的渴望。

他让那些被困的执念,得以自愿地、平静地,走向安息,归于其位。

黎明将至,天际泛起一抹鱼肚白。

紧闭的门缝,在沉寂了整夜之后,再度微微开启。

这一次,涌出的不再是象征着执念与石化意识的黑雾,而是一缕极淡、极纯粹的白烟。

那白烟在空中盘旋升腾,竟渐渐凝聚成一个赶尸铃的轮廓。

它在陵门前静静地盘旋了三圈,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随后,悄然消散于晨风之中。

苏媚烟仰头望着那缕消散的白烟,眼中那万年冰封的寒霜,似乎也融化了一丝。

她对着空无一物的空气,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

“你不是在漏魂……你是把那些迷路的孩子,一个个亲手送回了家。”

话音刚落,陵门门心的纹路彻底归于平静,那七具石棺也再无声息,整座门仿佛陷入了亘古的沉睡。

而在幽都最深处,那盏裂开的第七魂灯,在燃尽了最后一丝光亮后,忽然熄灭。

灯芯的余烬之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在空中凝而不散,最终,汇聚成一行虚影般的字迹。

这次,是我送你。

天光破晓,一夜的异动仿佛从未发生。

新义庄内,少年赶尸人推开了吱呀作响的木门,清晨的寒气让他精神一振。

他回头看了一眼那面墙,血泪已干,只剩下暗红的字迹,在昏暗中静默。

他不再去想那诡异的梦和墙上的异象,只是默默地背上了一个空荡荡的行囊,穿上那双早已磨破的草鞋,将那枚许久未曾响过的赶尸铃系在腰间。

古老的规矩在他心中流淌,师父临终前的嘱托言犹在耳。

他深吸一口气,迈开脚步,循着那条被无数亡魂踏过、延伸向远方的古道,朝着传说中的冥河渡口,一步步走去。

那条路的尽头,有什么在等着他,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