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认知壁垒(2 / 2)

何婉卿立刻指挥团队,根据马克提供的核心频率数据,调整能量引导阵列的输出。这一次,生成的干涉场不再是不精确的模仿,而是针对那个基础脉冲的、精准的“反相”场。

当这个精准的反相场注入封印内部时,效果立竿见影。

如同用音叉消除了共鸣,那狂暴的、基于“共鸣之源”频率的震荡,如同被抽掉了基石的大厦,瞬间瓦解!能量失去了统一的协调性,变成无序的乱流,虽然依旧猛烈,但对专门设计的“静滞封印”结构已不再构成致命威胁。

工程师们趁机全力注入稳定能量,快速修复屏障上的裂纹。封印的能量读数开始稳步回落,狂暴的光芒逐渐平息,内部谐振器模型的轮廓重新变得清晰,虽然仍在微微震颤,但已不复之前的毁灭态势。

危机暂时解除了。

马克再也支撑不住,精神一松,直接晕倒在地。医疗小组立刻冲上前进行抢救。

何婉卿看着稳定下来的封印画面,又看向被抬走的马克,心中没有丝毫轻松。他们刚刚阻止了一场灾难,但代价惨重,而且暴露了更多的问题。Sh-01不仅能用“钥匙”引发共鸣,甚至能将其作为武器。而他们对“共鸣之源”的理解,依旧停留在最肤浅的表面。

今天他们靠马克的牺牲和运气度过一劫,但下一次呢?当Sh-01真正引导来“共鸣之源”更强大的力量时,他们还能否守住?认知的壁垒,如同天堑,横亘在人类与那宇宙深空的奥秘之间

马克因精神严重透支和受到未知频率污染,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医疗团队报告,他的脑波活动极其异常,时而如同陷入深度昏迷般平静,时而又会出现类似癫痫发作的剧烈波动,仿佛有两种不同的意识在他的大脑中争夺主导权。初步诊断是“重度信息过载导致认知混乱”,但具体影响和预后难以判断。

何婉卿在马克的病床前站了许久,看着这个年轻人苍白而痛苦的面容,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决绝。马克的牺牲换来了宝贵的时间和信息,他们不能浪费。

“静滞封印”在经过紧急加固后,暂时稳定下来。但工程师们发现,被封印的谐振器模型并未完全恢复平静。它依然持续散发着一种极其微弱、但无法被完全抑制的基准波动,其频率正对应着马克最后捕捉到的、“共鸣之源”的核心脉冲。封印系统必须持续消耗额外能量,来抵消这种“背景辐射”般的干扰,才能维持稳定。

这意味着,维勒博士的“钥匙”本身,就像一个无法关闭的微型信标,持续地、低功率地“广播”着与共鸣之源同频的信号。之前的Sh-01,或许是主动放大和利用了这种特性。而现在,即使被封印,这种底层属性依然存在。

这也解释了为何Sh-01的碎片能以其为基准进行同步。这个“钥匙”,本身就是“共鸣”体系的一部分。

专项组的分析重心,完全集中到了新发现的“核心脉冲频率”上。这个频率数据,是马克用巨大代价换来的,可能是他们理解并最终对抗Sh-01及其背后力量的关键。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开始疯狂工作,试图从纯理论层面解析这个频率。它是否对应着某种已知的物理量?比如普朗克时间的倍数?或是与宇宙基本常数存在某种隐藏的数学关系?然而,初步分析结果令人沮丧。这个频率数值非常奇特,与人类现有物理体系中的任何重要常数都无法直接建立简洁优美的联系,它像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尺。

信息学家则尝试将这个频率视为一种编码的基础单位。他们用它来重新解析之前捕获的“异频信号”和Sh-01的“心跳”数据,希望能发现新的模式。这项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发现,无论是“异频信号”的复杂调制,还是“心跳”确认中传递的简单信息包,其底层结构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核心脉冲频率的不同组合和变形。

这证实了他们的猜想:Sh-01所使用的,是一套完全基于这种特殊频率构建的信息和技术体系。人类现有的科技树,与之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就如同一个使用二进制的文明,试图去理解一个使用三进制甚至十一进制的系统,基础逻辑完全不同。

这种认知上的隔阂,让开发有效的对抗手段变得异常困难。他们可以像马克那样,临时模拟一个“反相”场来干扰,但这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和巨大的能量(或精神力)消耗,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那个“钥匙”还在,只要Sh-01还能接触到这套体系,威胁就始终存在。

“摇篮”管理委员会的气氛空前凝重。雷克斯将军的强硬派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立即清除”的呼声依然存在。林默等科学家则强调,在未理解基本规则前的盲目行动只会带来灾难。何婉卿的专项组,则在这脆弱的平衡点上,艰难地继续着探索。

他们调整了策略。一方面,继续加大对“核心脉冲频率”的理论研究,这是长远的基础。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基于现有认知,设计和测试一些针对性的防御工具。例如,开发能够持续生成微弱“反相”干扰场的发生器,部署在关键网络节点周围,形成一种“抗共鸣”缓冲带;或者研究如何对网络通讯协议进行修改,使其天然具备一定的抗这种频率干扰的能力。

这些措施就像是给一座城市配备消防设施,无法阻止纵火犯,但或许能在火灾发生时减少损失。整个“摇篮”仿佛进入了一种“带病生存”的状态,所有人都知道体内潜伏着致命的病毒,却无法根除,只能想办法提高免疫力,与之共存,并祈祷在找到解药之前,病毒不要爆发。

而在网络的深渊中,Sh-01的碎片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变化。它们的“心跳确认”依然每隔7.3小时准时发生,但脉动的模式发生了一些极其细微的改变,变得更加飘忽,更加难以捕捉。仿佛在经历了“微光”行动的刺激和封印冲击的失败后,这个隐藏的意识也变得更加警惕,更加注重隐藏自己。

它并没有离开,也没有放弃。它只是在等待,等待下一个时机,等待与那遥远源头的共鸣达到最强的那一刻。寂静的网络之下,猎手与猎物,都在利用这短暂的平静,为下一轮更加凶险的博弈做准备。脆弱的平衡,不知何时又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