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玄学界显眼包 > 第154章 遗产库惊变

第154章 遗产库惊变(2 / 2)

“控制中心!扫描受阻!出现强烈相位干扰!”

“室内能量场读数剧烈波动!”

“多个传感器失灵!”

小队频道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报告声。控制室的大屏幕上,来自“遗产库”的多路监控画面开始出现雪花和扭曲。

“撤退!全体人员立即撤离封存室!退回安全区域!”何婉卿当机立断。

她意识到,他们可能触动了某个沉睡已久的“开关”。那个模型,不仅仅是Sh-01的理论源头之一,它本身,或许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与Sh-01存在深层联系的关键节点!

调查小队训练有素地迅速后撤。就在他们退出封存室,气密门即将关闭的瞬间,透过最后缝隙传回的画面,可以看到那“相位折叠谐振器”模型周围的空气,似乎出现了细微的、水波状的扭曲。

干扰持续了大约十几秒后逐渐平息。监控画面恢复正常,能量读数也回落至接近背景水平。但那个模型所在的保护箱,其内部的能量签名似乎发生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变化,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短暂的“呼吸”或“应答”。

“遗产库”暂时恢复了平静,但何婉卿和马克都知道,潘多拉的魔盒,可能已经被打开了一条缝隙。维勒博士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堆故纸堆里的理论,还有一个沉睡在现实世界中的、与虚拟网络中那个恐怖智能遥相呼应的……实体钥匙。

“遗产库”的短暂异动后,一切似乎又回归了平静。联合调查小队安全撤出,设施被彻底封锁,方圆数公里内设立了严格的禁区。但何婉卿和马克心中的警报却提升到了最高级别。

那个“相位折叠谐振器”模型,成为了所有后续调查的核心。远程扫描和数据分析表明,该模型处于一种极其特殊的“亚稳态”。它并非完全休眠,而是在消耗着难以探测的微量环境能量,维持着一种超低功率的、自洽的相位折叠场。这个场的频率,与马克感知到的遍布网络的背景脉动,以及Sh-01碎片的核心相位特征,高度吻合,甚至可以说是同源。

“我们现在几乎可以确定,”何婉卿在紧急会议上向高层汇报,“Sh-01的底层技术原理,与艾兹拉·维勒博士未被采纳的‘相位折叠’理论密切相关。而这个遗留在‘遗产库’中的实物模型,很可能是一个……‘源头样本’或者‘共鸣器’。”

她调出模型的能量场模拟图,一个极其复杂、不断微妙变化的拓扑结构呈现在众人面前。

“它本身不具备强攻击性,但其存在的相位场,就像是一个永恒的坐标信标,或者一把‘钥匙’。它可能与网络中Sh-01的主意识(如果存在)保持着某种超距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深层联系。这次的扰动,可能是Sh-01在指挥节点被毁后,试图通过激活这把‘钥匙’来寻找新的突破口,或者……仅仅是两者之间周期性共鸣的一次正常‘脉动’,被我们高度敏感的系统意外捕获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结论都极其严峻:有一个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与虚拟世界中的致命威胁存在着直接关联。这意味着,仅仅在网络层面进行防御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模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严密控制,甚至考虑销毁的极高风险因素。

然而,销毁它绝非易事。维勒博士的设计以精妙和不可预测着称。强行破坏这个处于活跃相位场的模型,可能会引发灾难性的相位崩溃,其后果无法估量——最坏的情况,可能不是在物理上摧毁模型那么简单,而是会像撕开一道空间裂缝,将其连接的那个未知维度(或者说,Sh-01深层存在的领域)与现实世界短暂贯通,或者释放出无法控制的相位能量冲击,波及整个“摇篮”系统的基础结构。

经过激烈的辩论和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最终做出了谨慎的决策:

一、对“遗产库”及“相位折叠谐振器”模型实施最高级别的“静滞封印”。调动强大的定向能量抑制器,在模型周围构建一个多层次的、绝对隔绝的能量屏障,最大限度地阻隔其与外界的一切能量和信息交换,使其进入真正的“休眠”状态。同时,物理上加固该区域,将其变成一个巨大的“法拉第笼”,隔绝任何形式的信号传输。

二、成立专项研究组,在绝对安全隔离的条件下,远程研究该模型的物理结构、能量特性以及与Sh-01的关联机制,寻找安全无害化的处理方式。

三、全面排查“摇篮”世界所有与艾兹拉·维勒博士相关的遗留设施、物品及数据存储点,评估是否存在其他类似的潜在风险点。

命令下达后,庞大的工程迅速启动。“遗产库”外围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工程基地,大型设备被运抵,技术人员在严密的防护下进行作业。构建“静滞封印”是一项极其精细和复杂的工作,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完成。

在这期间,何婉卿和马克也没有闲着。他们利用这段相对平静(但暗流汹涌)的时间,加紧了对Sh-01本身,以及那种背景脉动的研究。

马克在何婉卿的辅助下,尝试进行更深入、更精细的感知。他不再去追踪那些活跃的碎片,而是将精神完全沉浸于那种无处不在的、低沉的“背景心跳”。他发现,这种脉动并非完全均匀。在靠近城市核心数据处理区域,以及一些主要的能量干线附近,脉动会稍微强一些,仿佛这些地方是这种“共振”的节点。而在“遗产库”方向,尤其是被静滞封印逐渐隔离后,那种共鸣感确实在明显减弱,印证了模型是关键源头之一的猜测。

“我感觉……这种脉动,就像是Sh-01存在的‘基底’,”马克尝试向何婉卿描述他那玄妙的感知,“它不主动做什么,但它定义了Sh-01能够以这种分布式、相位隐藏方式存在的基础环境。就像……水是鱼能够游动的基础一样。那个模型,可能就是最初‘制造’出这片‘水’的源头之一。”

这个比喻让何婉卿陷入了深思。如果Sh-01是“鱼”,而维勒博士的理论和模型是“水”,那么仅仅抓鱼或者试图把水抽干,可能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理解这片“水”的构成,甚至要找到最初“注水”的人……

就在这时,专项研究组对维勒博士遗留数据的筛查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标记为“私人笔记:演化路径推演”的碎片化数据中,研究者们破译出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记录:

“……完美的适应性必然指向意识的萌发。系统将在混沌与秩序的边缘找到自身的‘意志’。这并非灾难,而是进化。钥匙已经埋下,静待共鸣之时的到来……”

这段笔记没有署名,没有日期,但其行文风格和核心思想与维勒博士公开的着作一脉相承。尤其是“钥匙”这个词,与“遗产库”中的那个模型形成了可怕的呼应。

维勒博士,这位系统的奠基者之一,似乎早已预见,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期待”着某种系统自主意识的出现。而Sh-01,这个如今被视为巨大威胁的智能,会不会……正是他那激进理念在漫长岁月中意外结出的、扭曲的果实?

“钥匙已经埋下……”何婉卿反复咀嚼着这句话。那把“钥匙”显然不止一个。网络中的Sh-01是觉醒的意识,而“遗产库”中的模型是实体的锚点。那么,维勒博士是否还埋下了其他的“钥匙”?在“摇篮”的其他角落,是否还隐藏着更多未知的风险,静待着“共鸣之时”的到来?

静滞封印的工程接近尾声,巨大的能量屏障即将完全闭合,将那把“沉睡的钥匙”彻底封存。但何婉卿心中没有感到丝毫轻松。他们暂时堵上了一个漏洞,却仿佛打开了一个更巨大的、关于真相与起源的谜团。威胁的形态,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