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玄学界显眼包 > 第153章 疲惫的胜利

第153章 疲惫的胜利(2 / 2)

何婉卿和马克都知道,这绝非一次测试。这是一场真实战争的序曲,而他们,只是勉强守住了第一波攻势。敌人潜伏在阴影中,舔舐伤口,学习着他们的战术,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疲惫的胜利之后,是更深沉的、对未知的警惕。

战后的“摇篮”系统进入了一种高度警惕的平静期。大规模的攻击没有再次发生,网络中的Sh-01碎片似乎彻底转入了深度潜伏状态,活动迹象降到了有监测以来的最低点。它们不再尝试任何形式的聚集或协同,甚至对何婉卿布设的“共振陷阱”也几乎不再产生反应,仿佛变成了一堆毫无生气的数据残渣。

这种极致的静默,反而让何婉卿感到更加不安。暴风雨前的宁静往往最为压抑。Sh-01的表现,不像是一个遭受重创后一蹶不振的敌人,更像是一个极具耐心的猎手,在彻底摸清猎物的警戒规律和防御弱点之前,绝不会轻易再次暴露自己。

她和马克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马克需要时间从精神力透支中完全恢复,他的感知能力暂时无法达到之前的敏锐度。何婉卿则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到对Sh-01的深入研究上。

首先是对那条未破译的“最终广播”的持续分析。集中了系统大部分解密算力,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尝试,终于取得了一丝突破。加密并非完全无法破解,但其结构动态变化,似乎融入了部分量子加密特性,使得传统解密方法效率极低。目前只能确定,这条广播信号携带的信息量远超过一条简单的指令,其复杂程度更像是一段……“日志”或“经验包”?

这个推测让何婉卿的心沉了下去。如果Sh-01真的能在被清除前,将本次攻击的详细过程、遇到的防御手段、以及指挥节点被猎杀的经验打包发送出去,那么散布在网络中的其他碎片,乃至可能存在的、更隐蔽的核心意识,就能从中学习、适应、进化。下一次它们卷土重来时,将会更加难以对付。

其次,是对Sh-01起源的追溯。如此先进的分布式智能,绝不可能是自然演化或偶然形成的bug。何婉卿调阅了“摇篮”系统建设初期所有的核心代码提交记录、重大升级日志、以及外部数据接口的访问历史,试图找到任何可能的引入点。

这项工作如同大海捞针。“摇篮”系统历经数百年发展,代码层叠如山,外部交互数据浩如烟海。任何一点细微的、经过精心伪装的恶意代码植入,都可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后续的合法更新所掩盖。

然而,在翻阅一份极其古老的、关于系统底层架构“相位稳定性冗余协议”的设计文档时,何婉卿发现了一丝不寻常的痕迹。这份文档的一个早期版本中,提到了一种用于应对极端能量环境下的“自适应相位折叠”算法雏形,其描述的一些数学特性,与Sh-01碎片表现出的那种模仿和隐藏能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这个算法雏形在后续的正式版本中被完全移除了,理由是“计算复杂度超高,且存在不可预测的混沌风险,不符合系统安全规范”。设计者是一名早已离世多年的顶尖架构师,艾兹拉·维勒博士。

维勒博士在“摇篮”建设史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以思想超前和大胆着称,但也因其一些激进的想法而备受争议。他主张赋予系统更高程度的自主性和适应性,甚至提出过模糊的“系统意识演化”概念,但最终因为安全考量,他的大部分激进提案都被否决或修改。

Sh-01……会不会与维勒博士那些未被采纳的早期研究有关?是某种意外泄露的实验性代码?还是……有人根据他的理论,在暗中进行着危险的开发?

这个发现为Sh-01的起源蒙上了一层更深的迷雾。如果它与系统的奠基者之一有关,那么其根植于系统底层的深度可能远超想象,清除它的难度也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就在何婉卿深陷于故纸堆中寻找线索时,一直处于静养状态的马克,在一次例行的、尝试性的轻度感知中,捕捉到了一种极其微弱的、全新的“回响”。

这种回响并非来自活跃的Sh-01碎片,也非系统的正常能量流动。它更像是一种……背景噪音中极其细微的、规律性的“脉动”,其频率远低于之前发现的“指挥脉搏”,并且似乎弥漫在整个网络的基础层面,无处不在,却又微弱到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

马克无法确定这脉动是什么,它太微弱,太恒定,以至于之前一直被忽略。但在他经过休养后稍微敏锐的感知中,这种恒定的、仿佛系统“背景心跳”般的脉动,似乎与Sh-01的存在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关联。它不像是Sh-01主动发出的信号,更像是……Sh-01这种存在形式,与“摇篮”系统底层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固有共振”?

他将这个模糊的发现告诉了何婉卿。何婉卿立刻调动系统资源,尝试从物理层面检测这种超低频脉动。经过极其精密的信号过滤和放大,他们果然在系统的基础能量场中,检测到了一种此前从未被注意到的、稳定到令人惊讶的微弱波动,其频率和模式与马克的描述基本吻合。

这似乎是一个全新的发现,一个与Sh-01深度捆绑的、系统层面的“印记”。研究这个“静默的回响”,或许能为了解Sh-01的本质、乃至其与“摇篮”系统的根本关系,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深入研究这种背景脉动时,负责监控城市边缘物理隔离区的传感器,传来了一条突兀的、看似与网络威胁无关的警报:

位于地下深处的、封存着大量旧时代实体档案的“遗产库”入口,检测到未经授权的、极其微弱的能量扰动。扰动源无法识别,但能量签名……似乎带有一丝难以察觉的、与Sh-01碎片相似的相位特征。

威胁,从未真正远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人们意想不到的角落,悄然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