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环带墓碑(1 / 2)

飞船如同一条小心翼翼的游鱼,缓缓滑入巨大环带遗迹投下的阴影中。距离拉近后,遗迹的规模更加令人震撼。那并非单一的环带,而是由至少七道宽度、直径各不相同的金属环嵌套而成,环与环之间由粗大的、部分已经断裂的能量导管或结构梁连接。最大的外环直径接近一个小行星,而内环则环绕着一个空空如也的中心区域,仿佛曾经有什么核心物体被取走或毁灭了。

环带的表面布满了撞击坑、撕裂的创口和能量武器留下的灼烧痕迹。一些区域覆盖着厚厚的宇宙尘埃及奇异的水晶状凝结物,显示出它已被废弃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没有灯光,没有能量信号,只有绝对的死寂,像一具漂浮在宇宙真空中的巨兽骨骸。

“‘船长’,进行全方位、多频谱扫描,重点分析结构完整性、可能的信息存储介质残留、以及任何形式的能量残留或异常波动。”何婉卿下达指令,同时将飞船悬停在相对安全的外围距离。

扫描光束如同无形的触须,细致地抚过环带冰冷的表面。数据流如瀑布般在主控台上闪现。

“结构完整性低于17%,多处存在坍塌风险。检测到多种未知合金和复合材料,其原子结构排列方式显示出高度发达的纳米制造技术。信息存储介质……发现大量物理存储单元残留,但绝大多数已因岁月和环境因素彻底损毁。检测到极微量、处于衰变末期的放射性同位素,推测为遗迹原本的能源系统残留。未检测到任何形式的主动能量场或威胁信号。”

一个彻头彻尾的死寂世界。何婉卿心中略微放松,但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为何会湮灭于此?它的历史,它的知识,哪怕只留下只言片语,也可能对理解“遗忘川”至关重要。

她的目光投向其中一道相对保存完好的内环带,那里有一处巨大的、像是港口或入口的结构,闸门早已洞开,露出内部深不见底的黑暗。

“准备一艘工程艇,我亲自过去查看。”何婉卿做出决定。留在飞船远程扫描固然安全,但有些线索,必须近距离甚至进入内部才能发现。

“警告:目标结构极不稳定,内部环境未知,风险系数高。建议使用远程探测单元。”“船长”提出异议。

“远程单元无法应对复杂内部环境,我需要实地判断。你留守飞船,保持引擎预热,随时准备接应或紧急撤离。”何婉卿的语气不容置疑。她看了一眼马克,他依旧靠在座椅上,脸色苍白,似乎对探索遗迹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无力感兴趣。

“马克,你留在舰桥。如果……有任何情况,听从‘船长’的指示。”何婉卿特意强调,这话既是说给马克听,也是说给可能潜伏的那个意识听。

马克虚弱地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小心点。”

何婉卿穿上轻便的宇航服,虽然飞船内部气压正常,但进入遗迹必须做好防护。她检查了随身携带的装备:一把高能切割枪、几个多功能传感器节点、一根安全索以及一把手枪——尽管在面对未知文明遗迹时,这把武器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际作用。

小型工程艇从飞船腹部悄然释放,推动器喷出微弱的蓝光,载着何婉卿驶向那片巨大的、如同深渊巨口般的入口。

进入环带内部,光线骤然暗淡下来。工程艇的探照灯划破黑暗,照亮了巨大的内部空间。这里像是一条无比宽阔的环形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风格奇特的建筑残骸。这些建筑并非传统的方块结构,更多是流线型、有机形态与几何线条的结合,但如今大多已坍塌、融化或覆盖着厚厚的冰霜(某种凝固的气体?)。街道上散落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残骸,有些像是交通工具的碎片,有些则完全无法辨认用途。

没有尸体,没有血迹,只有彻底的荒凉和寂静。仿佛这个文明的所有居民,都在某个瞬间集体蒸发,只留下这具宏伟的空壳。

何婉卿操纵工程艇缓慢飞行,同时将传感器节点布置在几个关键位置,构建一个临时的内部扫描网络。数据传回工程艇的控制台,也同步到远处的飞船上。

“检测到微弱的、非均匀的信息残留场,”“船长”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来,带着静电干扰的杂音,这里的空间结构似乎对通讯有轻微影响,“主要集中在某些大型建筑内部。但信号极其脆弱,尝试解码可能导致信息永久丢失。”

“标记出信号最强的位置。”何婉卿回应。她需要找到一个可能保存着关键信息的地方。

工程艇沿着环形街道深入,探照灯光柱扫过一处处废墟。突然,灯光掠过一片相对开阔的区域,那里矗立着一座奇特的纪念碑似的结构——不是方尖碑或雕像,而是一个由无数细密晶格组成的、扭曲的螺旋体,即使大部分已经破损,依旧能感受到一种诡异的美感。

而在螺旋体的基座周围,何婉卿看到了令她毛骨悚然的东西:那不是尸骸,而是一个个保持着各种姿态的、灰白色的、人形的……空壳。它们像被抽空了所有物质,只留下一层薄薄的、仿佛灰烬凝结而成的外皮,有的还保持着奔跑、拥抱或仰望的姿势,永恒地凝固在了毁灭降临的一刻。

这些灰白人形空壳带给何婉卿的震撼,远比看到尸山血海更加剧烈。这是一种彻底的、物质层面的“抹除”,只留下可悲的形貌。是什么力量能做到这一点?她想起“活体褶皱”和“活体残骸”那种汲取、同化的特性,但眼前这一幕更加绝对,更加……寂静。

“‘船长’,分析这些……残留物的成分。”何婉卿的声音有些干涩。

“成分分析……主要为钙质、硅酸盐以及无法识别的有机聚合物残留,结构极度脆弱。未检测到任何dNA或类似遗传信息残留。推测该文明个体的物质基础被某种力量瞬间抽离或分解,仅留下极少量结构印记。”

信息抹杀,连同物质基础一起。何婉卿感到一阵寒意。这比单纯的毁灭更加可怕。

她将工程艇悬停在螺旋纪念碑上方,仔细扫描。纪念碑的晶格结构内部,似乎有极其微弱的能量流动,像是即将熄灭的余烬。

“检测到信息残留场源点位于该结构内部,强度高于周边区域,但极不稳定。”“船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