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褶皱(2 / 2)

“船长”的机械心智在这种环境下展现出了优势。他冷静地监控着船体每一个部分的应力数据,不断微调结构场的分布,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确保废船不会在下一个空间涟漪中被撕裂。他的大部分处理能力都用于对抗外部的物理威胁,但对内部那诡异的低语,他也无法完全忽略。

他发现,这种低语的强度和清晰度,与废船在褶皱区内所处的“位置”(如果位置这个概念在此地还有意义的话)有关。当船体经过某些特别扭曲的区域时,低语会变得相对清晰,那些无法理解的“音素”重复频率也会增高。

“它在试图沟通,”“船长”分析道,“或者,至少是在释放某种信息。但信道极度糟糕,信息损耗和畸变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我们听到的,只是破碎的回声。”

然而,这破碎的回声,却与医疗舱内的马克产生了某种共鸣。

何婉卿注意到,每当外部低语变得清晰时,马克身体表面的银灰色纹路光芒会随之微微涨落,仿佛在接收或者回应。更令人震惊的是,“阈限之语”系统的界面上,开始自动跳出一些新的、更加复杂的符号组合,这些组合与低语中反复出现的“概念片段”高度相关,系统试图对其进行翻译,但得出的结果依旧是杂乱无章、逻辑崩坏的碎片。

【……编织……断层……观测者……】

【……熵增逆流……代价……】

【……欢迎……归……】

这些词汇突兀地出现在屏幕上,彼此之间缺乏任何语法联系,像是从不同文章里随机撕下的词语拼凑而成。但“欢迎”和“归”这样的字眼,在这种环境下显得格外刺眼。

“它们知道我们来了?”何婉卿感到一阵寒意,“这个低语……是在对我们说话?‘归’又是什么意思?马克是‘归’?还是我们所有人?”

“无法确定,”“船长”回应,“也可能这只是某种自动化的信息标记系统,就像灯塔发出的光信号,并非针对特定船只。至于‘归’……或许是指引物(马克)返回其应有的‘位置’。”

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心理上的重压。他们不仅在被强制带往一个未知的目的地,而且可能还在被某种存在“观察”和“标记”着。那低语是善意还是恶意?抑或,如同人类不会在意蚂蚁是否能理解自己的话语,对方根本无所谓他们的理解,只是在进行某种常规的“广播”?

在经历了感觉上无比漫长、但实际时间可能只有十几分钟的颠簸后,废船前方的扭曲景象开始逐渐平复。星辰重新凝聚成光点,空间的撕裂感缓缓消退。他们即将驶出这片时空褶皱区。

就在船体即将完全脱离褶皱影响的那一刻,内部的低语声陡然增强,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甚至带上了一丝……急迫感?

紧接着,一段相对完整、但仍然充满杂讯的“语句”强行灌入了通讯系统,并几乎同时在“阈限之语”系统的屏幕上,被翻译成了一串更加连贯、但意义依旧晦涩的符号组合:

【…警告…路径…偏移…校准…力…介入…】

警告?路径偏移?

“船长”和何婉卿尚未完全理解这突如其来的信息,一股无法抗拒的巨大力量猛地作用在废船上!

这股力量并非来自任何常规的推进器或引力场,它仿佛直接从空间结构本身产生,如同一条无形的巨蟒,缠绕住船体,粗暴地将其从原有的光路航向上猛地拽离!

导航屏幕上的光路瞬间扭曲、断裂,代表废船的光标被强行拖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方向。船体发出了比在褶皱区内更加刺耳的金属疲劳声,结构场过载的警报凄厉地响起。

“怎么回事?!不是它们设定的航路吗?”何婉卿在剧烈的晃动中惊呼。

“船长”全力稳定船体,但那股空间本身产生的拖拽力强大到超乎想象。“路径偏移……刚才的警告是指这个?有什么东西干扰了航路?还是……设定航路的存在本身,遇到了麻烦?”

是铺设这条“公路”的未知存在失去了对道路的控制?还是说有另一个同等级甚或更强大的力量介入,强行劫持了他们?

废船像一片树叶,被抛入了一条新的、充满狂暴湍流的空间通道。窗外不再是诡异的平静,而是飞速掠过的、色彩失调的光影漩涡,仿佛在穿过一条临时开辟的、极不稳定的隧道。

马克身体上的纹路光芒剧烈闪烁,他的脑波活动第一次出现了类似“挣扎”或“冲突”的紊乱模式。“阈限之语”系统被海量的、无法解析的错误数据和冲突指令淹没,屏幕上的符号疯狂跳动,最终变成一片雪花。

被动航程的“稳定”假象被彻底打破。他们脱离了既定的轨道,坠入了一个更加不可预测的、充满恶意的湍流之中。那声最后的、清晰的“警告”,成了一个不祥的预言。

他们不再是被引导向某个特定目的地的“货物”,而是变成了两股(或更多)无法想象力量之间博弈的棋子,或者更糟——风暴中的一叶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