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赵伟民看苏晚的眼神彻底变了。
这哪是人才,这是宝贝啊!他饭都顾不上吃了,立刻跑去向孙总工和刘教授汇报这个新发现。
下午,工作组开会再次讨论东方红拖拉机的优化方案。
当讨论再次陷入“刷漆还是拧螺丝”的僵局时,苏晚沉吟片刻开口了。
“孙总,刘教授,我上午仔细看了一下我们的东方红,也听了几位老师的讨论。”
她语气恭敬却不卑微,“我觉得除了外观和局部调整,或许我们可以在操作舒适性和功能性上做一些尝试性的改进。”
大佬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她身上,这次带上了更多的探究。 “哦?小苏同志有什么具体想法?”
孙总工饶有兴趣地问,毕竟她刚刚展现了惊人的外语能力。
苏晚走到拖拉机旁,指着驾驶室:“比如,是否可以加装一个简易的减震座椅?现在的铁板座椅长时间驾驶对驾驶员腰背损伤很大,而国外似乎已经开始注重座椅的人体工程学了。”
她又指向液压系统:“另外,我们的液压输出接口比较单一,是否可以尝试设计一个快速挂接装置的雏形?虽然可能很简陋,但能展示我们朝着便捷化、多功能化发展的思路。还有……”
她结合自己前世见过的农机发展趋势和这辈子对这台拖拉机的理解,提出了几点具体却超前的建议。
话音刚落,刘教授就皱紧了眉头:“减震座椅?那是享乐主义!我们的拖拉机手不怕吃苦!快速挂接?结构改动太大,时间根本来不及,稳定性也无法保证!小苏同志,想法是好的,但要切合实际,不能好高骛远!”
孙总工也沉吟道:“改动确实有风险,万一展会现场出问题,那就不是亮点,是事故了。”
苏晚并没有因为被否定而生气或气馁。
她非常理解,这是时代和认知的局限,而非针对她个人。
这些老专家严谨负责,他们的顾虑完全在情理之中。
她平静地点点头:“刘教授,孙总工,您们考虑得很周全。是我冒进了。这些只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她顿了顿,做出决定,“这样吧,我把其中关于液压接口扩展的一些相对保守的改进思路画成草图,您们看看是否有一丝可行性?如果不行,就当我没提过。”
她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对权威的服从,这让刘教授的脸色缓和了不少。
下班后,苏晚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供销社买了些绘图纸和绘图铅笔。
晚上哄睡了两个孩子,她就在书桌前铺开了图纸。
顾衍之给她倒了杯水,安静地坐在一旁看文件,不去打扰她。
灯光下,苏晚的目光专注,手中的铅笔流畅地勾勒出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