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秦婉茹的执着(2 / 2)

苏晚则一如既往地平静,她知道这一切都得益于那神秘的空间泉水,心中唯有感激。

她更在意的是肚子里的孩子和这个越来越温暖的家。

顾家小院的午后,常常响起顾红秀稚嫩而清脆的歌声。

小丫头没事就爱哼歌,有时是跟着村里大喇叭学的革命歌曲,有时是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婉转小调。

她尤其喜欢在帮苏晚做事时哼歌。给苏晚端水时,陪着苏晚散步时,或者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苏晚做针线时,那轻轻的带着点跑调却无比真诚的哼唱,就像背景音一样萦绕在小院里。

苏晚最先注意到了小姑子的这个小爱好。

她发现红秀唱歌时,眼睛特别亮,整个人都像是在发光。

“红秀,你哼的是什么歌呀?真好听。”一天,苏晚柔声问道。

顾红秀有些害羞地低下头,小脸微红:“就是瞎哼的,学校文艺队排练,我趴在窗户外边听的。”

“你喜欢唱歌?”苏晚放下手中的活计,认真地看着她。

顾红秀犹豫了一下,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更小了:“嗯!喜欢!我觉得唱歌的时候,心里可高兴了。”

但她随即又飞快地抬起头,急忙补充道,“不过我知道,唱歌不能当饭吃,没啥用。我以后还是得好好干活,挣工分。”

她眼里那一闪而过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带上了一丝属于这个年纪孩子不该有的早熟和认命。

苏晚看着心里微微发酸。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尤其是女孩子,梦想常常是奢侈的。

她拉过红秀的手,轻声说:“喜欢唱歌不是没用的事。唱歌能让人开心,能鼓舞人,就是很有用的事。你看文工团的阿姨们,不就是唱歌跳舞给战士们看吗?”

顾红秀的眼睛又亮了一下,但很快又摇摇头:“那是文工团,是城里人,咱村里娃娃,哪能呢。”

苏晚没有再说更多空洞的鼓励,她只是摸了摸红秀的头,笑着说:“不管以后干啥,喜欢唱歌就唱着。大嫂爱听你唱歌,你唱歌的时候,宝宝在肚子里好像都特别安静,像是在听呢。”

这句话让顾红秀重新高兴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她在苏晚面前哼歌更自在了些,甚至还会悄悄问苏晚想听什么。

苏晚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她找了个机会,私下跟周氏和李素娟说了红秀喜欢唱歌的事。

李素娟不以为意:“丫头片子,瞎哼哼罢了,还能唱出个花来?”

周氏却沉吟了片刻。她想起自己早年在大户人家时,见过小姐们请师傅教习琴棋书画,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有一技之长总不是坏事。

她看了看小孙女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开口道:“喜欢唱也不是啥坏事。等今年秋收后,公社汇演要是选人,让她去试试。能选上,见见世面也好;选不上,也让她死心,老老实实回来读书干活。”

这看似平淡的话,却给红秀那小小的梦想,留下了一丝缝隙和可能。

苏晚知道,这已经是这个环境下,奶奶能给出的最大支持了。

这日,村里来了位意外的客人,公社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姓吴,是一位四十多岁气质温和的女知青。

她是受张婶那些“顾家媳妇越变越好看”的传闻影响,心生好奇,又听说顾家小女儿唱歌不错,便借着下乡采风的机会过来看看。

吴老师先是礼貌地拜访了周氏和李素娟,夸赞了一下院子收拾得干净,然后目光便落在了正在灶膛边小声哼歌帮烧火的顾红秀身上。

“小姑娘,刚才是你在唱歌吗?”吴老师和蔼地问。

顾红秀吓了一跳,小脸涨得通红,躲到了李素娟身后。

李素娟忙道:“吴老师,孩子瞎哼哼,吵着您了。”

“没有没有,唱得很有味道。”吴老师笑着摆摆手,又看向闻声从屋里慢慢走出来的苏晚,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眼前这个孕妇虽然穿着朴素,腹部高隆,但气度沉静,肤色光洁,眉眼疏朗,完全不像农村常见的妇人,倒让她想起城里那些有文化的女同志。

“这位是?”吴老师问道。

“这是我儿媳妇。”周氏介绍道,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

吴老师和苏晚打了个招呼,忍不住夸赞:“您家儿媳妇这气色真好。”

寒暄几句后,她又将话题引回顾红秀身上,“小姑娘,别怕,再唱几句给老师听听好不好?就唱你刚才哼的那个。”

在大家的鼓励下,顾红秀扭捏了半天,才用极小的声音断断续续地唱了一首简单的《映山红》。

虽然声音发抖,还跑了调,但吴老师却听得很认真,眼中渐渐露出惊喜之色。

“音色很清亮,乐感也不错!”吴老师惊喜道,“就是没人教,气息和音准有点问题。小姑娘,你想不想学唱歌?”

顾红秀眼睛猛地亮了,不敢相信地看着吴老师。

吴老师对周氏和李素娟说:“老太太,嫂子,我们学校暑假后想组建一个红小兵文艺宣传队,正缺嗓子好的苗子。我看红秀底子很好,要是家里同意,暑假可以让她来公社小学,我免费教她一些基本的乐理和发声方法,到时候参加选拔看看?”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李素娟还在愣神,周氏已经迅速做出了决断:“吴老师,您能看上这孩子是她的福气!只要不耽误学习,家里肯定支持!红秀,快谢谢吴老师!”

顾红秀激动得小脸通红,笨拙地给吴老师鞠了一躬:“谢谢吴老师!”

吴老师又笑着对苏晚说:“顾家媳妇,你一看就是个明白人,以后多鼓励鼓励孩子。”

苏晚微笑着点头:“一定,谢谢吴老师给她这个机会。”

送走了吴老师,顾家小院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顾红秀兴奋得原地转圈,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彩。

一条通往小小梦想的道路,似乎就在眼前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