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虎啸云海之红途 > 第83章 利剑初试清河畔 暗流汹涌探迷局

第83章 利剑初试清河畔 暗流汹涌探迷局(2 / 2)

“明白。”周玲迅速记录。 “董主任,”林昊宇看向董卫国,“您经验丰富,请您带小张,以省发改委项目复核的名义,去市财政局、审计局,调取这些项目对应的财政评审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重点关注超概算、频繁变更、资金流向异常等情况。” 董卫国点了点头,表情依旧严肃:“好。” “剩下的人,跟我一组。”林昊宇继续说道,“我们从外围入手,以学术研究、撰写案例的名义,联系参与过这些项目设计、监理的第三方机构,以及一些行业协会,听听他们的‘民间’声音,特别是关于招投标的公平性和一些‘潜规则’。”

分工明确,各组立刻行动。调查就像一张无形的网,从不同角度悄然撒向清河市交通系统。

林昊宇亲自带队走访了几家设计院和监理公司。起初,对方一听是“学术研究”,都表现得十分热情,但一旦问题深入涉及到具体项目操作的敏感细节,尤其是与市交通局某些领导的关联时,对方立刻变得闪烁其词,或者以“时间久了记不清”、“有保密协议”为由搪塞过去。

这种普遍性的避讳,本身就说明了问题。在一家小型监理公司,一位临近退休的老工程师,在林昊宇诚恳的态度和保证保密的前提下,终于透露了一点口风:“唉,有些事……没法说。现在的市场,有时候不是看技术方案,是看……哎,你们懂的。像‘青峰岭隧道’那个项目,当时有几家资质更好的公司报价更低,最后中标的却是……呵呵,算了算了,我还要养家糊口呢。”

“青峰岭隧道”!林昊宇立刻记住了这个关键信息。

另一边,周玲那边遇到了软钉子。市纪委的同志很配合,但送来的材料浩如烟海,且都是表面合规的正式文件,短时间内很难看出破绽。对方办公室主任还热情地表示:“需要什么尽管提,我们一定全力配合省里调研。”但这种过分的“配合”,反而让人感觉像是被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淹没。

董卫国那边则更直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接待无可挑剔,但要调取核心的评审和审计底稿时,却被告知需要“走内部流程”、“需要分管市领导签字”,明显是在拖延时间。

晚上,调查组在指挥部汇总情况。气氛有些凝重。初步接触,感受到了无形的阻力,但实质性突破寥寥。 “看来对方早有准备,或者说,这套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抗调查能力。”周玲揉着额头总结道。 董卫国闷声道:“查账是基础,但现在的账都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确凿证据,光靠外围猜测,很难动真格。”

林昊宇没有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落在笔记本上“青峰岭隧道”那几个字上。 “常规路径走不通,就换条路。”他忽然开口,“招标看似合规,但中标后的分包、材料采购、工程变更,这些环节的水更深,也更容易留下痕迹。董主任,明天麻烦您重点核查‘青峰岭隧道’项目的中标单位——‘清河路桥集团’,查它的股权结构、近年来的所有项目中标情况,以及它的主要供应商和分包商名单,越详细越好。” “周主任,你想办法,从银行系统侧面了解一下‘清河路桥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资金流水,特别是与大额不明来源资金往来情况。” “其他人,继续深挖其他项目第三方机构的线索,重点找那些可能与合作方闹过矛盾、或者已经离开原单位的人。”

新的指令更加精准,也更具攻击性。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年轻的主任,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住,而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深夜,林昊宇独自一人站在培训中心的院子里,望着清河市的万家灯火。手机震动,是朱晓璇发来的短信:「听说你去清河了?那边水好像有点深,一切小心。」 看着短信,林昊宇微微一笑,回复道:「谢谢,正在摸石头。放心。」

与此同时,清河市某间高级茶舍的雅间内。市交通局局长赵汉山正与一位身材发福、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低声交谈。那男人正是“清河路桥集团”的老板,吴天雄。 “省里来了个调研小组,架势有点不一般啊。”赵汉山抿了口茶,语气有些阴沉。 吴天雄呵呵一笑,递过去一支雪茄:“老赵,放心吧。都是按规矩办事,手续齐全,账目清楚,他们能查出什么?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就算有点小瑕疵,还能翻了天去?” “但愿如此。”赵汉山接过雪茄,却没有点燃,“带队的是个年轻人,叫林昊宇,听说来头不小,在云海就是个狠角色。还是小心为上。” “强龙不压地头蛇。”吴天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在清河这一亩三分地,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他要是真不识趣……我也有的是办法让他知难而退。”

雅间里烟雾缭绕,两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难以捉摸的阴影。清河市的夜,看似平静,实则暗流已开始疯狂涌动。林昊宇这把省委投下的利剑,已然触及了坚硬的冰层,接下来,是冰层被破开,还是剑锋被挫伤,较量才刚刚开始。

感谢红烧鳗鱼的澈儿。感谢尾号的书友的五星好评,还有谁,如果我没记住,记得跟我互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