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虎啸云海之红途 > 第66章 旧案迷局显峥嵘 各怀心思暗布局

第66章 旧案迷局显峥嵘 各怀心思暗布局(2 / 2)

林昊宇手指轻轻点着桌面,目光扫过三人,最后落在葛洪国脸上:“海龙建材的问题,是云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脓疮,迟早要挤掉。洪国同志提出彻查,态度是负责任的,我支持。”

葛洪国面色平静,微微颔首。

林昊宇话锋一转:“但是,王强和国栋同志考虑的现实影响,也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把脓疮挤成一个大洞,伤了元气,影响了整个机体的健康。”

他停顿了一下,做出决断:“我看这样:第一,同意成立联合调查组,由洪国同志牵头,纪委、审计、财政抽调精干力量参加,必要时可请公安经侦配合。第二,调查要依纪依法,核心是查清海龙建材土地出让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追缴欠款,追究责任人。第三,调查要有时限,我给你两个月时间,必须取得阶段性明确成果。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调查要精准,就事论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搞无限扩大化,不牵连无关人员和事项,更不能影响开发区现有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招商引资工作!”

四条意见,条理清晰。既支持了葛洪国“查”的动作,认可了他的专业性,又明确划出了“时限”和“范围”两条红线,尤其是“不扩大不牵连”的指示,直接堵死了对方可能想借题发挥的路子。最后还强调了不能影响发展,这是定下了行动的底线。

葛洪国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很快恢复平静。他点点头:“我完全赞同林书记的意见。请您和常委会放心,纪委一定在县委领导下,严格遵守纪律和程序,精准、高效地完成调查任务,绝不会影响云海发展稳定的大局。”

他的表态依旧无可挑剔,痛快的接受了所有条件。

王强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看着葛洪国那平静无波的脸,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散会后,葛洪国回到办公室。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陆续离开的车辙,嘴角微微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

限制范围?设定时限?没关系。只要调查启动,机器运转起来,很多事情,就不是谁能完全控制的了。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是政法委张海书记吗?我是葛洪国啊。有点事情想向您请教一下,关于几年前开发区社会治安和部分企业的情况,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方便……”

接着,他又打给了宣传部长孙伟:“孙部长,忙吗?我想了解一下,海龙建材那个时期,县里媒体舆论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报道或者反映?这对我们把握案情的整体背景可能有帮助……”

他甚至约谈了组织部长赵芳,名义上是“了解涉及该案或者当时在开发区工作的干部基本情况,避免调查误伤好同志”。

他的谈话技巧高超,语气诚恳,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为了更稳妥地开展工作而四处请教的姿态。但在这些看似合规的交流中,他会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感慨:

“云海的情况确实比想象中复杂一些啊……” “有些历史遗留问题,盘根错节,阻力不小……” “还是林书记有魄力,现在的开发区建设搞得红红火火,不过也有些议论,说发展快了,难免有些地方顾不上那么周全……”

这些看似无心的话语,像一颗颗种子,悄无声息地飘进倾听者的心里。

张海打着哈哈,含糊其辞,但心里暗自揣度着这位新纪委书记的真实意图和背后可能存在的能量。 孙伟则有些受宠若惊,觉得新来的常委很尊重自己,话也似乎说到了自己的一些痒处。 唯有赵芳,在送走葛洪国后,眉头微蹙,拿起笔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了几笔,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葛洪国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棋手,在棋盘上悄然落子,布局缓慢却步步为营。他深知,在这权力的博弈场上,有时候,缓慢而坚定的渗透,比疾风暴雨般的进攻更为有效。

而他选择的第一个突破口——“海龙建材”案,这枚看似沉寂多年的旧棋子,已然被重新激活,即将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搅动起新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