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虎啸云海之红途 > 第11章 断臂求生 暗流汹涌

第11章 断臂求生 暗流汹涌(1 / 2)

第11章:断臂求生 暗流汹涌

钱友良和孙大富被县纪委带走调查,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在云海官场引起轩然大波。紧接着,李建斌停职接受审查,赵晓波被退回县委办,这一连串的动作,就像是林昊宇上任后打出的一套凌厉组合拳,给云海官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套组合拳的威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连串重磅炸弹,掀起了惊涛骇浪。硝烟尚未散尽,余波仍在剧烈震荡,整个云海官场都被这股强大的力量所震撼。

表面上看,孙海峰似乎遭受了重创。他的左膀右臂被斩断,安插在政府核心的耳目也被拔除,他在县政府内的势力几乎被清扫一空。县政府大楼里,原本围绕着孙海峰转的那些干部们,此刻都如惊弓之鸟,见了林昊宇无不屏息凝神,恭敬中带着畏惧。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局面其实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在这场权力的激烈角逐中,真正的胜负究竟如何,目前还难以定论。孙海峰尽管暂时处于下风,但他在云海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根基可谓相当深厚,谁也无法准确预估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采取怎样出人意料的反击手段。

而林昊宇则通过此次雷厉风行的铁腕行动,成功地树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绝对权威。他展现出的果敢和决断力,让众人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纷纷对他另眼相看。然而,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林昊宇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树立了不少敌人。可以想见,他未来的仕途之路恐怕并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样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未知的挑战和艰难险阻。

在风暴的中心,孙海峰却如同一颗沉稳的巨石,展现出了老牌政客令人惊叹的韧性和狠辣。

在公开场合,他的表现堪称完美。他对调查工作表现出了极度的“配合”,言辞恳切,痛心疾首。在县委常委会上,他再次发表了“深刻检讨”,语气沉痛,表情懊悔,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包括“用人失察”和“监管不力”等。他甚至主动向市委递交了一份请求处分的书面报告,这一举动无疑是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低到了尘埃里。

与此同时,宣传部长孙伟所控制的县电视台和公众号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连篇累牍地报道孙海峰“深入”基层考察指导的新闻,通过各种方式极力塑造孙海峰“知错能改”、“心系民生”的良好形象。这些报道不仅在县内广泛传播,还通过网络平台迅速扩散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孙海峰的“积极态度”。

然而,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一些关于“工作方式方法”的隐晦讨论也开始在部分小圈子里悄然流传。这些讨论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意,暗示着孙海峰可能并非完全没有责任,只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存在一些瑕疵。这种舆论的引导,既让孙海峰看起来像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好领导,又为他保留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可谓是一箭双雕。

但在阳光照不到的阴影里,反击更加疯狂和致命。

““清理干净!所有手尾,必须斩断!”私人会所的密室里,孙海峰对着电话低吼,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露出一股无法抑制的焦虑和愤怒。他的双眼布满血丝,仿佛已经多日没有好好休息过,那狰狞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

“知道情况的那几个人,立刻送他们出去‘学习’,没有我的通知不准回来!相关的东西,不是早就让你们处理了吗?!查!看哪里还有遗漏!”孙海峰的语气越发严厉,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一样。

他毫不犹豫地动用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源,疯狂地抹平一切可能留下的痕迹。几个关键环节的经手人在他的威逼利诱下,“主动”地选择了消失,仿佛他们从未存在过一般。甚至那些负责处理某些事务的人员,也突然开始了长期的“病假”,远离了这个可能会带来麻烦的地方。

然而,孙海峰的行动并没有就此停止。对于寒江乡的那些证人,他施加的压力也在不断升级。王大力在县里读初中的女儿,在放学时差点遭遇一场可怕的事故——一辆无牌面包车突然冲向她,若不是有人及时出手制止,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而张铁柱卧床的老母亲,半夜里竟然接到了一个无声的电话,这突如其来的惊吓让她的身体状况愈发糟糕。吴为民副乡长家的玻璃更是被人砸碎,满地的碎玻璃仿佛在诉说着他们所面临的恐惧和威胁。

一种无形的压力告诫着所有知情人:沉默是金。

与与此同时,林昊宇全力以赴推动的寒江乡重建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开始遭遇重重阻力。

首先,新任财政局长作为市里下派的干部,本应积极支持重建工作,然而在拨付重建资金时,却总是遇到各种看似无法解决的“技术性难题”。具体来说,分管的副县长对资金申请总是拖延不签字,使得资金无法及时到位;而财政局内部的几个关键科室,也以“流程不符”、“材料不全”等理由,将重建资金的申请一次次打回,导致资金拨付陷入僵局。

不仅如此,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项目用地规划,在评审会上也遭到了持续的“专业性质疑”。尽管负责此项工作的副县长郑国栋表面上表示支持,但实际上他的督促力度明显不足,使得项目进度异常缓慢。

甚至连采购重建物资这样看似简单的事情,都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几家本地供应商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样,要么给出的报价高得离谱,远远超出了市场正常水平;要么就借口说库存紧张,无法满足需求。

林昊宇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视着楼下那片忙碌却又显得有些滞涩的政府大院。他的眉头紧紧皱起,仿佛能拧出水来。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正面临着一股强大而无形的阻力,这种感觉就像是陷入了一片深深的泥潭,无论怎么努力,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

那被斩断的手臂根部,虽然已经与主体分离,但仍然连接着庞大的躯体,这躯体正以一种顽固而阴险的方式进行着抵抗。林昊宇知道,这股阻力并非来自于某一个具体的人或事,而是来自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这个网络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坚不可摧的墙。

“昊宇县长,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就在林昊宇沉思的时候,纪委书记王强推门走了进来,他的脸色异常凝重,“重建资金被卡住,项目推进缓慢,老百姓们都眼巴巴地等着呢!这分明就是想用‘软刀子’杀人啊,他们想通过拖延工作、消磨民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林昊宇转过身,眼神锐利:“我知道。他在用几十年形成的惯性和盘根错节的网络来对付我。硬碰硬输了,现在开始玩阴的、玩耗的。”

“必须破局!”王强一拳砸在掌心。

“当然要破局。”林昊宇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寒江乡,“明的暗的,一起来。他越是想捂,我就越要掀开!他越是想拖,我就越要加快!”

他当机立断,迅速做出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部署:

首先,他决定亲自率领团队,不仅要奔赴市里,甚至还要直抵省里!他将毫不犹豫地直接与相关领导会面,详细汇报寒江乡所面临的紧迫状况,竭尽全力争取专项救灾资金以及项目审批方面的有力支持!

其次,他果断启动备用方案!立即召开全县供应商大会,公开招标重建项目。他热情欢迎外地那些具备资质且信誉良好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同时,他毫不留情地警告道:“本地企业若继续耍弄手段、暗中搞小动作,那么从今往后,就休想再接政府的任何项目!”

最后,针对那些在关键部门里表面顺从、背地里却阳奉阴违、蓄意设置障碍的干部,他委派纪委的王强同志出面,对这些人进行严肃的“诫勉谈话”。他要抓住典型案例,予以严厉警告,必要时坚决果断地对这些干部进行人事调整!

然而,王强却面露忧色,迟疑地说道:“可是,这样做会不会动作过于激烈呢?而且,很多事情都需要陈书记的支持和认可啊……”

林昊宇目光坚定:“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法。我们不能被捆住手脚,眼睁睁看着重建停滞。民心等不起!至于陈书记那边……”他略微沉吟,“我亲自去向他汇报,把困难摆给他看,争取他的理解。”

就在林昊宇与王强紧张商议时,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省审计厅的苏晚晴拿着一份文件站在门口,脸色依旧清冷,但眼神中多了几分专注。

“林县长和王书记坐在办公桌前,正讨论着工作上的事情,突然听到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