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虎啸云海之红途 > 第4章 孤身入寒江 暗影现端倪

第4章 孤身入寒江 暗影现端倪(2 / 2)

老周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那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牙齿。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和得意,仿佛对这样的挑战充满了期待。

“嘿!小哥,你可别小瞧了老汉我啊!”老周拍着胸脯说道,“想当年,我在部队里可是开运输车的呢!就这么个小破车,还能难倒我不成?你就坐稳喽!”

话音未落,老周猛地一脚踩下油门,破旧的出租车像是被激怒了一般,发出一声嘶吼,速度陡然提升!车轮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车身也因为突然的加速而有些摇晃。

老周没有选择直路狂飙,而是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开始在小路和岔道上穿梭。时而猛地拐进一条狭窄的村道,时而在岔路口虚晃一枪后钻入另一条路,时而又减速假装停车,等面包车犹豫时再突然加速窜出。他开得又快又稳,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车子颠簸得如同风浪中的小船,却始终被他牢牢掌控。

林昊宇稳稳地坐在后排,他的身体随着车辆的剧烈晃动而微微颤抖着,但他的内心却异常平静。他静静地感受着每一次的颠簸和摇晃,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疾驰,老周的车技让林宇不禁暗自赞叹。他巧妙地操控着方向盘,灵活地避开路上的坑洼和障碍物,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娴熟和自信。这绝对是老兵油子的水平!

经过十几分钟惊心动魄的“追逐”,林昊宇的心跳也随着车速的加快而逐渐加速。然而,就在他以为这场追逐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时候,老周突然瞅准了一个机会,猛地将车拐进了一条两边都是高大玉米地、仅容一车通过的田间小路。

这条小路异常狭窄,两旁的玉米地像是两道绿色的高墙,将车辆紧紧地夹在中间。老周毫不犹豫地关掉了车灯,瞬间,四周陷入了一片漆黑。车辆在黑暗中继续前行,依靠着玉米地的掩护,缓缓地向前开去。

最后,老周将车停在了一个废弃的机井房后面。这里十分隐蔽,周围除了玉米地,再没有其他的建筑物。车停稳后,老周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熄火,别出声。”老周压低声音,眼神警惕地望着来路。

两人屏息等待。过了好几分钟,才听到那辆银灰色面包车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从主路上呼啸而过,显然跟丢了目标,正茫然地向前追赶。

“嘿嘿,甩掉了!”老周得意地拍了拍方向盘,重新发动车子,“这帮小崽子,想盯老汉我的梢?还嫩点!”

“师傅,厉害!”林昊宇由衷地赞了一句,“不去靠山镇了。去寒江乡,能去吗?”

“寒江乡?”老周脸上的得意僵了一下,露出为难的神色,“那地方可太偏了,路也最烂!而且……”

“家里有亲戚在那边,听说情况不太好,想去看看。辛苦您跑一趟,车费加倍。”林昊宇的语气带着诚恳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老周看着林昊宇年轻却沉稳的脸,又想想刚才甩掉跟踪的刺激,一咬牙:“行!看小哥你也是个实在人!老汉我今天就舍命陪君子,走一趟寒江乡!不过那路,您可别嫌颠!”

破旧的出租车再次上路,这次的目的地非常明确——云海县最偏远、最穷困的寒江乡。

车子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一路颠簸。随着距离寒江乡越来越近,路况变得越来越差,景色也越发荒凉破败。

当车子终于摇摇晃晃地驶入寒江乡的地界时,林昊宇的心猛地一沉。他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景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见道路两旁,低矮破败的土坯房随处可见。这些房子看上去摇摇欲坠,很多屋顶覆盖着破烂的塑料布或茅草,墙壁也开裂倾斜,仿佛随时都可能倒塌。

在这些房子前,衣衫褴褛的老人们或蹲或坐,在门口晒着太阳。他们的眼神空洞而麻木,似乎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

不远处的泥地里,一群面黄肌瘦的孩子们正在追逐嬉戏。他们身上的衣服脏得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脸上也沾满了泥土。

大片田地荒芜着,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只有零星几块地里种着些蔫头耷脑的庄稼。

唯一显眼点的建筑是乡政府,也是几排破旧的平房。而那座所谓的寒江乡中心小学,更是让林昊宇瞳孔微缩——几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窗户只剩下空洞,用破木板和塑料布勉强遮挡,里面传出孩子们带着乡音的、参差不齐的读书声。

林昊宇在乡政府附近下了车,付了丰厚的车费,并记下了老周的电话。他没有惊动乡政府,而是像一个普通的访客,独自走向村里。

他首先走进了村里唯一一家看起来像小卖部的土屋。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正愁眉苦脸地整理着货架上稀稀拉拉、落满灰尘的货品。

“大姐,买包烟。”林昊宇递过钱,选了包最便宜的本地烟。

“唉,就这些了,凑合抽吧。”王婶叹了口气,把烟递给林宇,找着零钱。

“大姐,我看咱们这村子…好像不太富裕啊?”林宇拆开烟,递给王婶一支,自己也点上,顺势攀谈。

这话像是打开了王婶的话匣子,她接过烟,狠狠吸了一口,眼圈有点红:“何止是不富裕啊!小哥你是外面来的吧?我们寒江乡,那就是云海县的‘寒江’啊!又冷又穷!扶贫款?听说过没见过!上面来人倒是不少,拍拍照,问问话,然后就没影了!说是要修路,钱收了好几茬了,路呢?还是这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烂路!” 王婶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起来。

“那孩子们上学……”林昊宇看向远处那破败的学校。

“造孽啊!”王婶抹了把眼睛,“那破学校,刮风漏风,下雨漏雨!上次大雨,后墙都裂了缝,差点塌了!吓得孩子们几天没敢上学!老师去乡里、县里跑了多少趟?没用!来人看了看,拍了照,说研究研究,然后……唉!” 她无奈地摇着头,声音充满了绝望。

林昊宇默默听着,心头如同压了一块巨石。他告别了王婶,走到那座破败的小学校外。隔着低矮的土墙,他看到了里面的景象:几十个年龄不一的孩子挤在三间光线昏暗的危房里,桌椅破旧不堪。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破旧眼镜的老教师陈志远,正用沙哑的声音领读着课文,神情疲惫却带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坚持。孩子们仰着小脸,眼神里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对这座随时可能倒塌的校舍的恐惧。

林昊宇静静地站在那里,寒江乡凛冽的山风吹动着他单薄的衣衫。他的眼神,从最初的沉重,渐渐化为一种冰冷的火焰和磐石般的坚定。

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云层,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坚毅的轮廓。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声音低沉而清晰:

“小婉,是我。立刻帮我查几件事,要绝对保密:第一,近三年省市两级拨付给云海县,特别是标注用于寒江乡的扶贫专项资金和道路建设资金,最终流向哪里,每一笔都要有据可查。第二,查一个叫赵晓波的人,政府办的,背景和最近接触的人。第三,寒江乡中心小学的危房报告,是谁报上去的,又是谁压下来的。我等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