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港的建设,如同一台精密而庞大的机器,开始以一种稳定的节奏运转。叶岚设计的各个功能区模块被陆续建造出来,伊万诺夫的防御工事也日益坚固,整个基地的轮廓已经清晰可见。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座星港目前只是一个空壳。它没有心脏,没有动力,更无法离开大气层。真正的核心技术瓶颈,在于凯瑟琳负责的能源与推进系统。
“先行者”的数据库浩如烟海,其中关于空间和能量理论的资料更是艰深晦涩。凯瑟琳的团队,包括十几名来自不同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在过去的半年里,废寝忘食地进行了数千次模拟和推演,却始终在“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现实”这一步上停滞不前。
问题的核心在于能量和精度。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质量的物体无法达到光速。而要进行恒星际旅行,以亚光速飞行将耗费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这对于脆弱的飞船和有限的生命来说,根本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超光速航行。
“先行者”的理论提供了一种可能——空间扭曲,或者说,灵能跃迁。
凯瑟琳将团队召集到地下核心区的中央会议室。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多维空间模型。
“各位,我们一直以来的思路是错的。”凯瑟琳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无比明亮,“我们一直在试图给飞船本身提供超光速的动力,这在物理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是让飞船动,而是让空间动呢?”
她指向屏幕,一个代表飞船的模型静止不动,而它周围的网格状空间结构,正在以复杂的方式折叠、压缩。
“根据‘先行者’的灵能理论,宇宙空间并非绝对平坦,而是充满了可以被高能灵能激发的‘弦’。如果我们能制造出一个足够强大的、可控的灵能场,就可以像捏橡皮泥一样,将前方的空间压缩,后方的空间膨胀,从而在两点之间创造出一条‘捷径’。飞船只需要在这条捷径中,以正常的速度航行,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数光年甚至更远的距离。这就是‘灵能跃迁’。”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个理论太过于颠覆,却又在数学和物理的层面上,拥有自洽的逻辑。
“这……这简直是神迹!”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喃喃自语。
“是理论上的神迹。”凯瑟琳纠正道,“但实现它,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天文数字般的能量。压缩和扭曲空间所需的能量,可能相当于引爆一颗恒星。第二,是绝对的精度控制。稍有不慎,空间扭曲就可能失控,将整艘船连同里面的人,撕成最基本的粒子。”
挑战是前所未有的。但希望也同样前所未有。
接下来的一个月,凯瑟琳的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凯瑟琳亲自带队,专攻能量供应问题;另一路由一位名叫陈默的天才物理学家带队,研究空间曲率的精确计算和控制模型。
而凌夜,则成了她最特殊的“顾问”。他不需要懂那些复杂的公式,但他拥有【万物解析】。每当凯瑟琳和她的团队陷入瓶颈,凌夜只需看一眼他们的研究数据和模型,就能凭借异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他们逻辑链条中最薄弱、最被忽略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