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夜望着田间的芽苗,目光悠远得像穿透了时间。“不,是你们让土地活了。”他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一株芽苗的叶片,“记住,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我知道。”秦婉点头,喉咙发紧,“接下来,我们会扩大试验田的面积,尝试种玉米、大豆、蔬菜……总有一天,整个东境的农田都会重新长出庄稼。”
凌夜站起身,望向远处的山脉。秋末的风卷着落叶掠过他的发梢,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怅惘:“等西境的水利工程完成,我们可以引河水灌溉。到时候,帝国的粮仓将不再依赖储备,而是真正的土地。”
秦婉望着他的侧脸,忽然想起前世末世十年,自己曾在日记本上写过一句话:“如果能重来一次,我要让每一寸土地都长出希望。”而此刻,她终于握住了这个机会。
傍晚时分,试验田周围聚集了许多幸存者。他们中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农民。孩子们踮着脚,好奇地望着田间的芽苗;老人们蹲在田埂边,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嫩叶,眼角的皱纹里泛着泪光。
“这是……真的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声问,他的儿子在前年的尸潮中丧生,儿媳带着小孙子在废墟里流浪了半年,“我活了七十岁,从没见过被污染的土地能长出草。”
“是真的。”秦婉蹲下来,握住老人的手。他的手像老树皮般粗糙,却暖得惊人,“只要我们不放弃,土地就会给我们回报。”
凌夜站在人群后方,望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亩试验田的意义,远不止于几株芽苗——它是希望的种子,是信心的火种,是黎明帝国走向复兴的第一步。
夜色渐深时,秦婉站在田埂上,望着满天星斗。试验田的灯光依然明亮,将芽苗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轻声说:“土地,我们回来了。”
而在百里外的“异能研究院”,叶岚正蜷缩在显微镜前,盯着载玻片上淡绿色的“净化之源”分子结构。她的指尖在触控板上快速滑动,调出“诺亚”号残骸的能量日志——那些被加密的字符突然开始重组,在屏幕上勾勒出一行她从未见过的公式:“空间能量×生命磁场=永续循环。”
同一时刻,西境“镜湖村”外的密林里,“影卫”小队的侦察兵正潜伏在灌木丛中。他的瞄准镜里,一辆挂着“守夜人”标志的黑色越野车正缓缓驶来,车厢里隐约可见几个穿着白大褂的身影。
“目标确认。”侦察兵对着耳麦低语,“请求指示。”
“等待凌先生的命令。”耳麦里传来冷静的回应,“我们要的不是物资,是‘守夜人’的科技。”
凌夜站在中枢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灯火。苏清雅端着热咖啡走过来,放在他手边:“今天的普查数据出来了,东境新增两万登记人口,其中百分之四十是技术工人。”
“好。”凌夜接过咖啡,杯壁的温度透过掌心传来,“让教育部加快‘扫盲班’的进度。等所有幸存者都能读写,我们就能用书籍、用历史、用共同的记忆,把‘黎明人’变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苏清雅笑了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沓新课本:“我已经让人准备了。基础生存技能、末世历史,还有……”她翻开一本,封面上印着“少年中国说”五个大字,“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祖辈曾创造过怎样的文明。”
凌夜接过课本,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扉页上,一行钢笔字力透纸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是他前世在废墟里捡到的旧课本,一直带在空间里。
“凌先生,秦医生的‘星火计划’启动仪式,定在下周五。”苏清雅说,“您要亲自剪彩吗?”
“当然。”凌夜点头,目光望向东方既白的天际线,“我要让所有人知道,帝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被拯救。”
夜色渐深,观景台的灯光与帝国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凌夜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暗流依然汹涌——变异兽的异常活动、“守夜人”的神秘科技、大陆其他势力的暗流涌动……但他更清楚,只要帝国还在,只要“黎明人”还在,只要每一寸土地都在重生,那么属于他们的时代,终将到来。
属于黎明帝国的未来,正在这片废墟上,缓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