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南海,叶尘九人马不停蹄,直奔西陲的“沙海之眼”。
这里,是地脉与风脉的交汇口,传说中“风府”的门户。
1. 风暴之眼
深入沙漠腹地,天地仿佛被风沙吞没。九人顶着烈日与狂风,艰难前行。
“再往前五公里,就是‘沙海之眼’。”郑蓉看着卫星导航,“不过前方有强风切变,注意安全。”
“大家把护目镜戴好,间距保持在两米以内。”叶尘叮嘱道。
不久,前方的景象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一片巨大的环形沙丘,如同一只沉睡巨兽的脊背。沙丘中央,是一个不断旋转的风眼,风与砂在其中高速交织,形成一道顶天立地的砂柱。
“这就是‘沙海之眼’。”柳若璃眼中满是敬畏,“它在‘呼吸’,吞吐着风与砂。”
“看来银面已经来过了。”叶尘看着沙地上新留下的轮胎痕迹和机械履带印,语气凝重,“而且不止一波。”
“我们得抓紧时间。”苏瑶握紧了手中的装备,“如果他在这里搭起‘风脉阵’,后果不堪设想。”
2. 风的迷宫
风眼中心,是一座被流沙半掩的石门。石门上刻满了奇异的纹路,与“地脉文”、“水府文”既相似又不同。
“这是‘风府文’。”柳若璃解释道,“它记录的是风与砂的流动法则。”
“要如何打开?”吴莲问道。
“风府之门,非力可开,非声可启。”柳若璃注视着石门上的纹路,“需以‘风’为钥。”
“以风为钥?”叶婉清不解。
“没错。”柳若璃从背包中取出一张轻薄如蝉翼的“风纹纸”,“这是古法制作的纸,能感知最细微的气流变化。我们需要用它找到‘风府文’中隐藏的‘开门风谱’。”
九人围成一圈,手持风纹纸,耐心寻找着石门周围气流的微妙变化。
“找到了!”片刻后,郑蓉兴奋地喊道,“在石门左下角,有一处‘回流点’,风纹纸在那里出现了双影。”
“那就是‘风眼’的钥匙孔。”柳若璃点头,“我们需要按顺序让气流通过这些点。”
在柳若璃的指挥下,九人用特制的“风箫”依次吹出不同频率的风,激活了石门上的七个“风眼”。
“嗡——”
石门缓缓开启,露出一条向下延伸的沙下长廊。
3. 风府文的秘密
长廊的墙壁上,刻满了古老的“风府文”。令人惊异的是,这些符号会随着空气流动而微微改变方向,仿佛它们本身也在“呼吸”。
“这些符号在动。”苏晴惊讶地说。
“这是‘风文’的特性。”柳若璃解释道,“它会根据气流实时调整,引导风的走向。换句话说,这条长廊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风导器’。”
“如果我们走错一步,会不会被风‘导’进某个陷阱?”叶婉清担忧地问。
“很有可能。”柳若璃点头,“所以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风府文’的指引走。”
在柳若璃的带领下,九人沿着墙壁上符号的指引,在长廊中曲折前行。每到一个转角,符号都会改变排列,提示下一段路的风向与速度。
“这里的风,是有记忆的。”柳若璃轻声说,“它记得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
“那它会记得我们吗?”沈清薇问道。
“会。”柳若璃微笑,“但它不会评判,只会记录。”
4. 风府之心
长廊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厅。大厅的穹顶极高,无数细小的砂粒在空中漂浮,像一片微缩的星河。
大厅中央,悬着一颗由风与砂构成的“心脏”。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收缩如针,时而舒展如羽,每一次跳动,都带动整个大厅的气流随之起伏。
“‘风府之心’。”柳若璃眼中满是敬畏,“风脉的源头。”
“别靠近!”郑蓉突然警告,“有共振!”
话音未落,大厅四周的数十个小型风眼同时开启,无数砂刃如暴雨般袭来。
“九心同锁——起!”叶尘当机立断。
九人迅速围成一圈,布下“九心阵”。他们没有选择硬抗,而是将意志化作一股温和的“风”,引导着砂刃从阵边缘滑过。
“以柔克刚,以风卸砂。”柳若璃轻声吟唱。
砂刃暴雨持续了整整三分钟,终于渐渐平息。
“它在试探我们。”叶尘冷静地判断,“它想知道我们是否理解‘风’的法则。”
“那我们该如何回应?”苏晴问道。
“以九为一,以一为心——问!”叶尘没有选择强行压制,而是将意志化作一股更为柔和的“风息”,向“风府之心”发出了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