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县域官员立刻记录:“陛下,臣的县有五十个村,水泥路要修多少里?工期多久?”“系统已按县域大小算好。”叶尘道,“小县修500里,大县修800里,工期一年半——先修偏远村落的路,再修近城的,确保明年冬天前,所有村落都能通水泥路,百姓再也不用走泥路赶集、运粮。”
他又指向蓝图上的铁路:“第二,每个县域通铁路——以州府为中心,向所辖县域修支线铁路,铁轨用统一规格,火车由登州基地联合工坊研制,暂定‘客运+货运’两用。铁路修好后,县域的粮食、商品能快速运到州府,州府的物资也能及时送到县域,比驿路快十倍。”
陈谨躬身道:“陛下,铁路修建工程量大,需多少人手?”“全国大基建,要动用5000万人力。”叶尘的声音掷地有声,“其中3000万参与修路、修铁路,2000万参与建居民楼——这5000万人,优先录用退役战士、无地农户、失业工匠,按日发俸禄,管吃管住,还能学基建手艺。”
众人哗然——5000万就业,几乎覆盖了中原所有无业的青壮!叶尘继续道:“第三,推广规模化居民区——每个县域建十到二十个居民小区,按五到六层建居民楼,统一用水泥、预制板建造,抗震防潮,比木屋、茅草屋安全耐用。小区里配学堂、医馆、小商铺,百姓搬进去后,上学、看病、买东西都方便。”
一名农户代表红着眼眶:“陛下,俺们真能住上砖瓦房?不用再怕下雨漏雨、冬天漏风?”“能。”叶尘的声音温和却坚定,“居民楼按‘一户两室一厅’设计,够一家三口住;贫困户可申请‘零首付入住’,每月从收入里扣少量租金,十年后房子归自己。三年内,要让半数百姓搬出茅草屋、木屋,住进居民小区;五年内,实现全覆盖。”
农户们纷纷跪地磕头:“谢陛下!谢陛下给俺们好日子过!”叶尘连忙让他们起身:“这是中原该有的样子——百姓有房住、有路走,日子才能安稳。各州府主官要成立‘基建专班’,系统会推送施工方案、材料清单,有问题随时上报,谁也不许拖延工期。”
五、申时钱庄新政出,金融活水润民生
申时的紫宸殿,众人还沉浸在基建蓝图的振奋中,叶尘已点开“新型钱庄”模块:“第四桩事,活金融。朝廷要开‘中原官营钱庄’,每个州府设总行,每个县域设分行,做两件事:存款和贷款。”
账房先生们立刻竖起耳朵,张谦问道:“陛下,存款给利息吗?贷款要收利息吗?”“要。”叶尘道,“百姓存钱到钱庄,按‘年息五分’算——存一百两,一年后能拿一百零五两;商户存钱,年息四分,鼓励他们把钱存起来,再用于扩大经营。”
“贷款呢?”一名商户问道。“贷款分三类。”叶尘道,“一是‘民生贷’——百姓盖房、娶亲、孩子上学缺钱,可贷五十到一百两,年息三分,期限三年,不用抵押;二是‘商户贷’——商户开店铺、进货物缺钱,可按经营规模贷五百到五千两,年息四分,用店铺做抵押,期限五年;三是‘基建贷’——工匠、农户参与基建,想自己开小作坊(比如做家具、编竹篮),可贷一百到三百两,年息三分五,期限四年。”
他强调:“钱庄是朝廷直营,账目全由系统监管,严禁苛扣利息、乱加手续费;贷款审核按‘系统评分’——百姓的信用分看是否按时缴税、是否遵守律法,商户的信用分看经营记录、是否诚信待客,评分够了就能贷,不用托关系、走后门。”
一名账房先生躬身:“陛下,钱庄的银子从哪里来?万一百姓都来取钱,银子不够怎么办?”“钱庄的本金,从国库划拨五千万两做底。”叶尘道,“系统会实时监控存款和贷款的数额,确保存款多于贷款;若某县域出现‘挤兑’风险,州府总行会立刻调拨银子——朝廷背书,百姓可放心存钱。”
他看向众人:“钱庄的作用,是让‘死钱变活钱’——百姓存钱有利息,愿意把钱存进来;商户贷款能扩大经营,创造更多就业;百姓有钱消费,商户有钱进货,形成循环,中原的经济才能越活越旺。”
账房先生们纷纷应道:“臣等愿去钱庄做事,按陛下规制管账!”叶尘点头:“钱庄的职员从现有账房、读书人中选拔,系统会培训‘记账法’‘算息法’,一个月内,各州府的总行要先开业;两个月内,县域分行全部开业。”
六、酉时新政传天下,市井欢腾盼未来
酉时的钟声响起时,四大领域的新政手册已誊抄数百份,由内侍快马送往各州府、县域。紫宸殿外的告示栏前,百姓挤得水泄不通,识字的书生站在高凳上,高声念着新政内容。
“县城要建商业街!有火锅店、小龙虾店、服装店,还能解决两万人就业!”书生的声音刚落,人群就爆发出欢呼——无业的青壮拍着手:“俺能去火锅店当伙计!俺能去服装店卖衣服!”商户们则围着内侍要手册:“给俺一份火锅店配方!俺要开连锁!”
当念到“县域建工厂,十座厂解决一万人就业”时,工匠们激动地互相拥抱:“终于有安稳厂子了!再也不用四处找活干!”老窑工攥着技术手册,眼泪掉下来:“俺们烧的砖,能修水泥路、盖居民楼,值了!”
讲到“村村通水泥路、县域通铁路、住六层居民楼”时,农户们更是欢呼雀跃——一个老农拉着内侍的手:“真能住上砖瓦房?真能走水泥路去县城?”内侍笑着点头:“陛下说了,三年让半数百姓住楼房,一年半让村村通水泥路!”
最后念到“官营钱庄,存钱给利息,贷款能盖房、开铺子”时,连守财的老掌柜都动了心:“把钱存钱庄,比放家里安全,还有利息拿,划算!”年轻商户则盘算着:“贷点钱把铺子扩大,再多雇几个人,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各州府、县域的官员已行动起来:陈谨组织人勘察商业街和工厂的选址;叶靖安排登州基地调拨钢材给铁轨厂;张谦核算国库划拨给钱庄的银子;退役战士们主动报名参与基建,想着“既能赚钱,又能为中原修路”。
叶尘站在紫宸殿的台阶上,看着远处喧闹的市井,听着百姓们的笑声、欢呼声,脑海里的系统提示响起:【系统提示:“就业增收·百业兴邦”系列政策颁布,民心指数飙升至峰值;商业、工业、基建、金融领域的筹备进度已同步至总界面,预计一年内可初见成效。】
李德全递上一杯热茶:“陛下,百姓们都在说,这是中原千年难遇的好日子。”叶尘接过茶,望着天边的晚霞,轻声说:“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商业街要建,工厂要开,路要修,楼要盖,钱庄要运营,还有无数事要做。”
他转头对张谦说:“明日起,每日早朝要汇报新政进度——商业街的选址、工厂的建设、基建的工期、钱庄的筹备,一件都不能落。”张谦躬身应道:“臣遵旨,定让新政尽快落地,不负陛下和百姓的期盼。”
夕阳落下时,紫宸殿的灯烛一盏盏亮起,照亮了殿壁上的新政蓝图,也照亮了中原百姓的希望。叶尘知道,这四大领域的新政,只是“百业兴邦”的开始,往后的日子里,还要跟着系统的指引,一步一步把蓝图变成现实——让中原的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让中原的山河,真正换个新模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