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28章 登州察器归帝都,深宫夜话叙温情

第228章 登州察器归帝都,深宫夜话叙温情(2 / 2)

叶清婉取过新的宣纸,研磨时轻声说:“臣妇想着,每个学堂门口都贴一张,再让先生教孩子们念,让他们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八股,是为了学真本事。”叶尘拿起笔,在文末添了“中原兴旺,在尔辈少年”八个字:“加上这一句,让孩子们也知道,他们是中原的未来。”两人并肩站在案前,烛火映着纸上的字迹,格外暖亮。

六、第五日莲贵妃膳房,灶边谈食念民生

第五日晚翻到吴莲时,叶尘刚走到她的锦湘殿,就闻到了饭菜香——吴莲正站在膳房门口,系着素色围裙,手里还拿着锅铲:“陛下,臣妇想着您爱吃清淡的,炖了些冬瓜排骨汤,还蒸了杂粮糕,都是养身子的。”

叶尘跟着她走进膳房,看着灶上冒着热气的砂锅:“你总是这么贴心,知道朕的口味。”吴莲盛了碗汤递给他,轻声说:“昨日听李德全说,凉地的粮车已到了,农户们领到了新粮种,臣妇就想着,等明年粮食丰收了,百姓们也能顿顿吃上饱饭,不用再忍饥挨饿。”

叶尘喝着汤,点头道:“田税减半后,百姓的余粮会越来越多,往后不仅能吃饱,还能吃好。你这杂粮糕做得好,明日让御膳房学做些,送到学堂去,给孩子们当点心。”吴莲笑着应下,转身又去端杂粮糕,灶边的火光映着她的笑容,格外温柔。

七、第六日雪贵妃廊下,花前说药关医馆

第六日晚,柳若雪的倚梅轩里,廊下摆着几盆草药,叶片上还沾着水珠。叶尘进来时,柳若雪正弯腰给草药浇水,见他进来,直起身时手里还拿着一片艾叶:“陛下,这是太医院送来的草药,说是能治风寒,臣妇想着在医馆旁种些,百姓们要是得了小病,也能自己采些煮水喝。”

叶尘走到她身边,看着廊下的草药:“你心思缜密,连这些细节都想到了。医馆的药材已备足,但能让百姓自己懂些草药知识,也能少些麻烦。”柳若雪把艾叶递给他:“臣妇还抄了些草药的用法,想贴在医馆门口,比如艾叶煮水治风寒,生姜熬汤驱寒邪,都是简单易做的。”

叶尘接过艾叶,放在鼻尖闻了闻:“好,明日就让人把你的抄本印出来,送到各州府的医馆去。有你这样关心百姓的心意,医馆定能帮到更多人。”两人站在花前,晚风带着草药的清香,格外宜人。

八、第七日容贵妃殿内,针黹旁话衣念寒

第七日晚翻到郑蓉时,长乐宫的偏殿里,郑蓉正坐在窗边做针线,手里拿着一件小棉衣,针脚细密。叶尘进来时,她连忙放下针线:“陛下,臣妇想着天气快凉了,给学堂的孩子们做件小棉衣,他们上学时就不会冷了。”

叶尘拿起棉衣,摸着手感厚实的棉絮:“你手巧,做的棉衣暖和。孩子们要是穿着你做的棉衣上学,定能感受到暖意。”郑蓉笑着说:“臣妇已让宫女们一起做了,打算做一百件,先送到城西的学堂去,那里的孩子大多是农户家的,家里条件差些。”

叶尘握住她的手,轻声说:“等明年,咱们让御织房多织些布,给所有学堂的孩子都做一件棉衣,再做一双棉鞋,让他们冬天上学也能暖暖和和的。”郑蓉点头,重新拿起针线,叶尘坐在她身旁看着,殿内的烛火映着两人的身影,格外温馨。

九、第八日薇贵妃亭中,茶边论书思人才

第八日晚,沈清薇的听竹亭里,石桌上摆着一壶热茶,旁边放着几卷书——都是新印的《算术入门》《农务要义》。见叶尘进来,沈清薇倒了杯茶递给他:“陛下,这是新采的雨前茶,您尝尝。臣妇看了这些新书,觉得写得真好,孩子们学了定能用上。”

叶尘喝着茶,翻着《算术入门》:“这些书都是让先生们按实用写的,比如算术里教怎么记账、怎么算田亩,农务里教怎么选种、怎么施肥,都是百姓们用得上的本事。”沈清薇点头:“臣妇想着,等高等学府建好了,能招些有才华的学子,教他们学医、学工,将来成为中原的人才,帮陛下治理天下。”

叶尘看着她,笑着说:“你说得对,人才是中原兴旺的根本。等学堂建多了,定会有更多有本事的人涌现出来,咱们的中原,也会越来越强。”两人坐在亭中,茶烟袅袅,说着对未来的期盼,直至夜深才回殿内。

十、十日温情藏心底,晨起再谋新政事

第十日清晨,叶尘醒时,苏瑶正坐在床边看着他,手里拿着今日的公务清单:“陛下,今日要核查州府的学堂选址,还要见退役战士的代表,他们想问问岗位培训的事。”

叶尘坐起身,接过清单,指尖划过上面的条目,想起这十日的夜话——苏瑶的家常、柳若璃的琴音、苏晴的农书、叶清婉的劝学文、吴莲的饭菜、柳若雪的草药、郑蓉的棉衣、沈清薇的茶话,每一段都带着温情,也藏着对中原的期盼。

他握住苏瑶的手,轻声说:“有你们陪着,朕做这些事更有底气了。今日忙完公务,晚上咱们还在长乐宫吃饭,接着看学堂的图纸。”苏瑶笑着点头,帮他整理好龙袍:“好,我让御膳房做你爱吃的菜,等你回来。”

叶尘走出长乐宫时,晨光正好照在宫墙上,远处传来工匠们建校的锤声,近处的宫女们正忙着搬运学堂的桌椅。他深吸一口气,大步往紫宸殿走去——有身边人的温情相伴,有百姓的期盼支撑,这中原的新政,定能一步步落地,让天下人都过上安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