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11章 旱魃噬土焦千里,人工降雨解急难,以工代酬防洪灾

第211章 旱魃噬土焦千里,人工降雨解急难,以工代酬防洪灾(2 / 2)

解决了旱灾的燃眉之急,叶尘话锋一转:“但诸位别忘了,李监正说过,大旱之后恐有暴雨。眼下虽能降雨救禾苗,却也要提前防备洪灾!赵尚书,粮食调拨不能停,但不能只靠‘无偿发放’——从今日起,推行‘以工代酬’!”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凡受灾地区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参与防洪工程:一是疏浚河道,将干涸的河床清淤拓宽,挖出的泥沙用于加固河堤;二是修筑排水渠,在低洼地区挖渠引流,防止暴雨积水;三是搭建临时防洪棚,为可能受洪灾影响的村落准备避难之所。参与劳作的百姓,每日除管饭外,按工作量发放粮食或银钱,既解决百姓生计,又能提前筑牢防洪工事,一举两得!”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江南巡抚激动地说:“陛下此计甚妙!百姓有活干、有饭吃,便不会因灾生乱;防洪工程提前完工,也能应对后续暴雨,真是两全其美!”

叶尘点头,继续部署:“钱尚书,你调派五千士兵,协助各地组织百姓劳作,同时负责降雨炮的安保与运输;吴尚书,你拟定法令,严禁有人借‘以工代酬’克扣粮食,若有违者,严惩不贷;郑尚书,你派吏部官员前往各地督查,确保防洪工程质量,不得敷衍了事!”

“臣等遵旨!”六部尚书齐声领命,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变得振奋——困扰众人的难题,竟被叶尘一口气化解,既有应对眼前旱灾的奇策,又有防范未来洪灾的长远之计。

四、降雨炮显威救禾,百姓劳作筑防线

三日后,五十台人工降雨炮如期送达帝都。叶尘亲自前往城郊试验,随着“轰隆”几声炮响,炮弹携着催化剂冲上云霄,不到一个时辰,原本晴朗的天空便乌云密布,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下,滴在干裂的土地上,溅起细小的烟尘。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围观的百姓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跪地磕头,对着降雨炮连连作揖。叶尘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若不是系统相助,仅凭人力,不知要多少百姓在旱灾中受苦。

随后,降雨炮被分运至各州府。中原地区,十台降雨炮同时发射,雨水连下两日,干裂的稻田重新浸润,枯萎的秧苗渐渐恢复生机;江南地区,十五台降雨炮覆盖主要稻区,河道虽未完全充盈,却也足够灌溉农田;华北地区,二十五台降雨炮轮番作业,玉米地终于喝上了“救命水”,百姓们握着锄头,重新走进田里,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以工代酬”的防洪工程也在全国铺开。黄河沿岸,数万百姓拿着铁锹、锄头,清理河床里的淤泥,原本狭窄的河道被拓宽至三丈,挖出的淤泥被夯实成河堤,比原来高出半丈;江南低洼地区,百姓们合力挖掘排水渠,渠水连通长江,确保暴雨来临时能快速排水;华北村落旁,临时防洪棚拔地而起,棚内储备了粮食、药品,为可能的避难做好准备。

叶尘微服前往中原灾区视察,看到百姓们一边忙着补种秧苗,一边参与防洪劳作,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愁苦。一位老农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陛下的‘降雨炮’是救命炮,‘以工代酬’是活命计!如今有饭吃、有活干,地里的庄稼也活了,咱们再也不怕天灾了!”

叶尘笑着点头:“老人家,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君臣同心、百姓合力,才能扛过难关。只要咱们一起努力,无论是旱灾还是洪灾,都能平安度过!”

五、帝心忧民谋长远,未雨绸缪盼太平

回到帝都,叶尘仍未放松。他每日查看各地奏报,既要了解降雨后的农田恢复情况,也要督查防洪工程的进度。苏瑶见他连日操劳,便温了安神汤端到御书房:“陛下,如今旱灾已解,防洪工程也在顺利推进,您也该好好休息了。”

叶尘接过汤碗,喝了一口,轻声道:“阿瑶,眼下只是暂时安稳。六月至七月的暴雨还未到,防洪工程不能有半点马虎;而且,这次全靠系统奖励的降雨炮,下次若再遇天灾,未必有这样的好运。往后,咱们还要琢磨着改进水利设施,培育耐旱耐涝的粮种,让百姓不再受天灾威胁。”

苏瑶坐在他身边,温柔地说:“陛下思虑长远,臣妾会帮您整理各地水利资料,也会让后宫嫔妃们捐出部分份例,用于购买粮种、修缮水利。只要陛下心怀百姓,后宫定会全力支持。”

叶尘握住她的手,心中满是暖意。他看着窗外渐渐转绿的树木,心中想着:作为帝王,不仅要在天灾来临时挺身而出,更要在太平之时未雨绸缪。只有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让国家根基稳固,才能真正守护好这中原万里河山,迎来长久的太平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