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却显得很镇定:“大人别急,江南的事虽然没成,但宫里的李公公已经按我们的吩咐,在陛外,军饷案的物证,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毁掉。”
“毁掉?怎么毁?”王渊眼睛一亮。
“王大人老家的地窖和江南的庄园,我们已经派人去了。”谋士道,“只要把三十万两军饷和庄园的地契都烧掉,就算柳若璃的人找到了地方,也拿不到证据。没有物证,仅凭刘全的口供,陛下也不能定您的罪。”
王渊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做得好!只要毁了物证,苏晴那边的供词也不足为惧——毕竟,那些私兵和管家都是小人物,就算指认我,也可以说是被屈打成招。”
他顿了顿,又道:“另外,你再去联络礼部的张敬之,让他在朝堂上继续弹劾算科,说士人对增设算科‘怨声载道’,请求陛下暂停科举改革。只要把朝堂的注意力吸引到科举上,陛下就会暂时忽略军饷案和江南的事。”
谋士躬身应下,匆匆离去。王渊走到窗边,望着皇宫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笑容——叶尘,苏晴,柳若璃,你们以为赢了几局就稳了?这场暗斗,到底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此时,柳若璃派去查抄王渊家产的人,已经抵达王渊的老家——山西太原府。领头的是吏治司的主事周明,他带着五十个卫兵,直奔王渊的祖宅。祖宅的管家见势不妙,想要阻拦,却被卫兵们推开。
周明带人冲进后院,果然在一个隐蔽的地窖里发现了大量的银子和地契。“快,把这些都装起来,带回帝都!”周明兴奋地喊道。可就在卫兵们动手搬运时,外面突然冲进来一群黑衣人,手中拿着火把,直奔地窖而来。
“不好!有人要毁证据!”周明大喊一声,立刻让人保护银子和地契,自己则带着卫兵冲出去阻拦。黑衣人二话不说,举着火把就往地窖里扔,周明拼死挡住,手臂被火把烧伤,疼得龇牙咧嘴。
卫兵们与黑衣人展开厮杀,地窖里的银子和地契却被火点燃,浓烟滚滚。周明看着燃烧的地窖,心中一急,不顾伤痛,冲进地窖,想要抢救地契。可火势太大,地契很快被烧成灰烬,银子也被烧得变形。
“快撤!”周明无奈,只能带着卫兵们撤离。黑衣人见目的达到,立刻撤退。周明站在燃烧的地窖前,看着被烧毁的证据,心疼得捶胸顿足——差一点,就差一点就能拿到军饷案的物证了!
他立刻写了一封急信,快马加鞭送往帝都。此时的帝都吏治司内,柳若璃正拿着苏晴送来的供词,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江南的供词加上刘全的口供,足够定王渊的罪了。可就在这时,周明的急信到了。
柳若璃看完信,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怎么了,二嫂?”林婉儿连忙问道。
“证据……证据被烧了。”柳若璃声音颤抖,“周明在太原府的地窖里找到了银子和地契,却被黑衣人烧毁了,现在只剩下一些变形的银子,地契全没了。”
林婉儿也慌了:“那怎么办?没有地契,就不能证明这些银子是当年的军饷,也不能证明江南的庄园是王承业受贿所得。”
柳若璃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没关系,我们还有刘全的口供和江南私兵的供词。虽然物证没了,但这些人证也足够让王渊脱不了身。我现在就去太和殿,把这些情况告诉陛下。”
她立刻起身,赶往太和殿。此时的叶尘,正拿着陈武送来的奏折,上面写着江南民乱已平,私兵头领和管家已被押往帝都。柳若璃走进殿内,将周明的急信和江南的供词递给叶尘。
叶尘看完,脸色冰冷:“王渊真是好手段,竟然派人毁了物证。不过,他以为毁了物证就没事了?刘全的口供和江南私兵的供词,足够让他在朝堂上百口莫辩。”
他顿了顿,对柳若璃道:“明日朝会,你把这些供词都带上来,当着百官的面,揭穿王渊的罪行。另外,让周明把太原府地窖里剩下的银子带回帝都,就算变形了,也能作为旁证。”
柳若璃领命而去。叶尘走到殿外,望着太原府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杀意——王渊的步步紧逼,已经让他忍无可忍。明日的朝会,就是这场朝堂暗斗的决战时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