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暗流汹涌(2 / 2)

他面上堆起笑容,对刘师爷拱手道:“多谢师爷提点,琏感激不尽。小弟也只是随口问问,既如此,自然晓得轻重。待薛蟠起解之事安排妥当,我便准备回京复命了。”

送走刘师爷,贾琏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变得阴沉起来。

他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郁郁葱葱的花木,心中波澜起伏。

北静王的手,伸得果然长,而且如此之快!

这已不是“添点麻烦”那么简单,而是赤裸裸的警告和威慑。

整合信息网络的计划,恐怕要比预想中困难得多,必须更加隐秘才行。

……

荣国府梨香院

薛姨妈看着面前桌上摆满的锦盒、绸缎、古玩,犹自觉得不够,对同喜、同贵吩咐道:

“再去库里挑几匹上用的宫缎,还有前儿得的那对赤金镶宝的如意,一并带上。”

宝钗坐在一旁做着针线,见母亲如此,放下手中的活计,温声劝道:“妈,这些已然够了。贾府助我们度过此劫,恩情深重,非这些俗物所能报答。外祖母和姨母她们,也并非图我们这些。”

薛姨妈拿起帕子擦了擦眼角:“我的儿,我岂不知这个道理?只是想起你哥哥那条小命险些不保,家业也差点毁于一旦,我这心里……”

“若不是老太太深谋远虑,派琏二爷去周旋,我们孤儿寡母的,可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如今虽你哥哥要受那流放之苦,总算保住了根本。这点子东西,不过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罢了。”

宝钗走到母亲身边,轻轻替她抚着背:“妈的心意,姨母和外祖母自然知晓。只是,经此一事,女儿觉得,我们更该思虑长远。”

“哥哥如今是指望不上了,家中生意虽由老伙计们打理,终究需要自家人掌总。”

“以往妈总觉女儿年纪小,不便抛头露面,可如今情势不同,若我们再不振作,坐吃山空,或是再被人欺上门来,难道次次都指望贾府援手吗?”

薛姨妈闻言,怔住了,看着女儿沉静如玉的面容:“你的意思是……”

宝钗目光坚定,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女儿想,妈不如将家中部分生意,譬如京中的几处铺面、南边的部分货栈,交与女儿试着打理。”

“女儿虽愚钝,平日也留心这些经济庶务,账目上也略通一二。一来可为妈妈分忧,二来,我们自家立得住,才是对贾府最好的报答,也能……在这府里住得更安心些。”

薛姨妈闻言,有些讶异地看向女儿。

她知道宝钗素来稳重懂事,心思缜密,却从未想过让她直接插手外头的生意。

但转念一想,儿子流放,自己一个妇道人家,确实难以支撑门户,女儿既有此心,又有此能,或许……

她沉吟良久,终于点了点头:“你说得是。妈是慌了神了。罢了,你既有此心,妈便依你。先从京里的绸缎庄和当铺开始,让你试试手。”

薛姨妈叹了口气,拉过女儿的手,“只是……委屈你了,我的儿……本是闺阁小姐,如今却要操心这些俗务。”

宝钗反握住母亲的手,目光清亮而坚定:“妈,说什么委屈。经此一劫,女儿深知,若无银钱根基,便是空有爵位虚名,也难保平安。”

“咱们薛家如今势弱,更需谨慎经营,开源节流。女儿管理家务,并非只为逞强,实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薛姨妈看着女儿那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决断,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欣慰。

正说着,外面丫鬟报:“太太,姑娘,姨太太和琏二奶奶过来了。”

薛姨妈忙起身相迎,只见王夫人和王熙凤带着几个丫鬟走了进来。

薛姨妈未语泪先流,上前拉住王夫人的手:“姐姐……”

王夫人见她如此,也心酸不已,拍着她的手安慰道:“事情都过去了,蟠儿既已判下,好歹留住了性命和家业,已是万幸。老太太也说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日后未必没有转圜之机。”

王熙凤也笑着打圆场:“姨太太快别伤心了,瞧瞧我们宝丫头,多稳重懂事,有她在,您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您送去的那些东西,老太太和太太都收了,说是您太客气,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薛姨妈忙道:“应该的,应该的。若不是府上,我们……”她又欲落泪。

宝钗适时上前,扶住母亲,对王夫人和王熙凤道:“姨母,凤姐姐,妈妈是心里感激,不知如何是好。方才妈妈还同我说,日后家中生意,要我多学着打理,也好自立自强,不辜负府上这番回护之恩。”

王熙凤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道:“哎哟,这可是好事!我们宝丫头本就是个妥当人,理家管事是一把好手,经商定然也不在话下。日后有什么要帮忙的,尽管来找我!”

王夫人看着宝钗,见她神色平静,目光沉稳,心中暗赞。

经历这般大变,这丫头反倒更显沉静干练了。

“宝丫头是个妥当的孩子,有她帮你,自是好的。只是……”她略有迟疑,“女孩儿家抛头露面,总是不便。”

宝钗微微一笑,从容道:“姨妈放心,并非要甥女亲自去外头铺面管事。只是家中总账、各处庄子铺子的年例收支、人情往来,甥女或可先学着看管起来,遇有不解之处,再请教妈妈和家里的老掌柜。一来为妈妈分忧,二来,也多些历练。”

薛姨妈连连点头:“正是这个理儿!我也不求她立刻就能如何,只盼着她能慢慢接手,将来……唉,总有个倚靠。”说着,眼圈又有些发红。

王夫人见她们母女已有计较,便也不再反对,只道:“既如此,便让宝丫头试试看也好。若有难处,尽管来告诉我。”

众人说了一会子话,王熙凤因还有庶务要处理,先行告辞。王夫人又宽慰了薛姨妈几句,也回去了。

送走她们,薛姨妈看着从容指挥丫鬟们收拾礼单的宝钗,心中百感交集。

失去儿子的依靠固然心痛,但女儿的表现,却又让她在绝望中生出一丝新的希望。

这贾府,如今不仅是她们的庇护所,似乎也成了促使她们母女不得不坚强、不得不改变的催化剂。

而宝钗心中澄明,哥哥闯下的大祸,贾府的倾力相助,北静王府潜在的威胁,都让她清楚地认识到,依附他人终非长久之计。

掌握自家的经济命脉,提升自身价值,方是乱世安身立命之本。

她看向窗外,梨香院的梨花早已开过,枝叶繁茂,绿意盎然,正如她心中悄然滋生的、不同于往日的志向与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