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们说,教练这场会让谁上?”王大雷叼着一根油条,含糊不清地问。
“还能有谁?肯定是轮换啊。”高准翼的腿上还缠着厚厚的冰袋,那是和横滨拼了九十分钟留下的纪念,“就我这腿,现在让我去追我家那条狗都费劲。”
“轮换好啊!”王大雷眼睛一亮,把油条往豆浆里一蘸,“那我岂不是可以带薪休假了?我跟你们讲,那天冲刺八十米去庆祝,比我扑十个点球都累。我感觉我腿部肌肉的储备,全用在庆祝上了。”
正埋头干饭的克雷桑抬起头,默默地指了指王大雷,又指了指自己的腿,然后做了个跑步的姿势,竖起了大拇指。
王大雷看懂了,得意地一拍胸脯:“那是!巴西兄弟有眼光!我就是门将里跑得最快的,前锋里守门最好的!”
一旁的郑铮摇了摇头,笑了笑,没说话。
他知道,这些插科打诨的背后,是极度的疲惫。
那场比赛,对每个人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战术分析室里,林昊和教练组也在为此事发愁。
“硬拼,肯定不行。”老徐指着一份球员身体机能报告,“郑铮、高准翼、李源一……这几个球员的疲劳指数已经亮红灯了,再让他们打满全场,受伤风险极高。”
“所以,必须轮换。”林昊的回答没有任何犹豫。
“但是林导,这场是京鲁大战。”一位助理教练提醒道,“球迷们很看重。如果我们上替补输了球,舆论压力会很大。”
林昊抬起头,看着他,反问了一句:“我们有替补吗?”
助理教练一愣。
“在我这里,没有主力替补之分。”林昊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上面是泰山队所有球员的名字和照片,“经历了一个冬天的魔鬼训练,每一个人的体能和战术理解,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他们缺的,不是能力,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他拿起一支笔,圈出了几个名字:童磊、廖力生、陈蒲,甚至还有几名更年轻的U23小将。
“国安以为我们累了,媒体以为我们要放弃。所有人都觉得,我们最好的选择是收缩防守,保个平局。”林昊的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弧度,“那我们就反着来。”
他看向老徐,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
“告诉球员们,打国安,我们不仅要轮换,还要对攻。”
“用我们体能最充沛的一帮人,去冲击他们以逸待劳的防线。用最快的节奏,把他们拖进我们习惯的肉搏战里。”
“他们想打控制,我们就用练了一个冬天的逼抢,让他们连三脚传递都打不出来。”
老徐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的那点担忧,瞬间被一种熟悉的兴奋所取代。
他知道,林昊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缩”和“保守”这两个词。
万一有球员在轮换中踢出来了呢?
这对球队的长远发展,对未来的多线作战,都是天大的好事。
风险和收益,永远并存。
而林昊,永远是那个敢于把所有筹码都推上赌桌的人。
于是,一套颠覆了所有人想象的轮换阵容,在林昊和教练组的讨论中,逐渐成型。
在林昊这里,没有放弃。
只有,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