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丞相府书房内,曹操已端坐案前。一份连夜呈送的密报静静躺在桌上,内容详实记录了昨日德阳殿风波后,周晏府邸的夜话、荀彧的怒斥、以及周晏深夜前往曹昂墓园倾吐心声的始末。
曹操的手指缓缓划过竹简上“携貂蝉、吕玲绮,于子修墓前倾诉近一个时辰……言‘欲结束乱世,使如玲绮者能平安长大’……与文若先生言‘天下汉人,非刘姓一家’”等字句,目光幽深难测。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周晏平日里那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省事绝不麻烦的惫懒模样,再对比密报中那个在挚友墓前袒露脆弱、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却依旧清晰坚定地选择了一条最艰难道路的年轻身影。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在他心中涌动。
是无奈。对荀彧这般纯臣的固执,他无奈;对周晏那超越时代、注定不容于世俗的视野与选择,他亦感无奈。
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动容,甚至是一丝……羡慕?
在这权谋倾轧、人心鬼蜮的世道,他曹操见惯了野心勃勃,见惯了虚伪逢迎,也见惯了如荀彧般纯粹的理想主义。但像周晏这般,手握滔天权柄却视之如枷锁,身处权力漩涡中心却始终保有一份为了“让天下孩子平安长大”这般朴素宏愿的赤子之心,他从未见过。
这份初心,这片仿佛不受权势与污浊沾染的净土,在这个年代,何其珍贵,何其罕见!
“子宁啊子宁……”曹操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意味难明的笑意,那笑意中有感慨,有欣慰,更有一种沉甸甸的托付与信任,“或许,正是你这份‘不似此间人’的赤诚,才是老夫,乃至这片土地,最大的幸运。”
他小心地将密报收起,妥善封存。此事,他将深埋心底。那份感动,将成为他支撑这个越来越显孤独的权位,继续前行的一份温暖力量。
周府内,周晏还沉浸在梦乡,却被蔡琰温柔而坚定地唤醒。
“夫君,该起身了。”蔡琰的声音带着孕中的柔糯,却不容置疑,“昨日朝堂风波方定,今日尚书台乃至新建都督府,必有无数事务等待决断。况且……文若先生那里,你总该去露个面,好好说说话。”
周晏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窗外才刚泛起的鱼肚白,哀嚎一声想把脑袋埋进枕头里:“文姬……再让我睡一刻,就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