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的香港,盛夏的阳光炙烤着维多利亚港,中环的报刊亭前却挤满了人,泛黄的报纸被一次次翻阅,头版头条的黑体字格外刺眼——《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出炉,香江集团旗下三家子公司强势登榜:香江电子位列第237位,威曼投资位列第312位,香江地产位列第456位。
“没想到啊,林英这三家公司居然都进了500强,比怡和还多两家!”报刊亭前,一位西装革履的白领举着报纸感慨,身边的人纷纷附和:“可不是嘛,十年前他还只是个小工厂老板,现在都成香港商界的顶梁柱了。”
太平山别墅的客厅里,这份报纸被平铺在红木茶几上,林青霞用镇纸压住边角,指尖轻轻划过“香江电子”四个字:“当初你执意要做芯片,多少人不看好,现在终于熬出头了。”
林英坐在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凉茶,目光却落在报纸角落的小字上——长江实业此次未入榜,仅靠地产板块勉强维持。他轻轻叹了口气:“商场如战场,不是我想抢,是时代推着往前走。”
这话并非虚言。过去三年,他凭借精准的产业布局,先后截胡了长江实业在半导体、港口物流、海外地产的多个核心项目:香江电子拿下台湾芯片代工订单,断了长江实业的上游供应链;威曼投资联合霍英东收购葵涌货柜码头,抢占物流枢纽;香江地产更是在东京、纽约的核心地块布局,将长江实业的海外扩张之路堵得严严实实。如今的李首富,仅剩长江实业的本土地产板块,再无往日风光。
“爸爸,报纸上有你的名字!”天心举着刚从学校买回来的《明报》跑进来,头版的林英半身照占据了大半版面,标题写着《香江新王:林英的商业帝国版图》。天佑跟在后面,小手里攥着一份《信报》:“还有我的!报纸上写了,天佑少爷喜欢机甲玩具,香江玩具厂要出新款了!”
众人被孩子的话逗笑,客厅里的凝重氛围消散不少。关之琳端着一盘冰镇西瓜走过来,笑着说:“现在全香港都在说你,连菜市场的阿婆都知道,买家电要选香江牌,买房子要找香江地产。”
朱玲抱着刚学会说话的思辰,凑到报纸前:“思辰,看爸爸上报纸了,以后要像爸爸一样厉害。”思辰眨着大眼睛,含糊地喊了声“爸爸”,惹得林英伸手抱起他,在他软乎乎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正热闹着,袁天凡的车停在庭院门口,他手里攥着一份文件,神色急切地走进来:“林生,内地发改委的人刚联系我,说想下周来香港和你见面,谈深化合作的事。”
林英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恢复平静:“知道了,安排在半岛酒店的会议室,顺便把香江电子的芯片产能报告、香江地产的基建方案整理好。”
袁天凡应下转身,林青霞却拉住他:“等一下,让厨房准备些内地的家乡菜,他们远道而来,尝尝家常味能更亲近些。”袁天凡笑着点头:“还是林太太想得周到。”
接下来的几天,林英一边处理三家子公司的庆功事宜,一边筹备与内地考察团的会面。香江电子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龙炎芯片,这批芯片将用于内地的大型计算机项目;香江地产的设计院里,设计师们熬夜修改着深圳蛇口的工业园规划图,计划打造内地首个高科技产业园区;威曼投资的会议室里,分析师们正梳理着内地的能源项目数据,寻找合作切入点。
7月15日,半岛酒店的会议室里,空调冷气驱散了盛夏的燥热。内地考察团的领队李主任握着林英的手,语气恳切:“林先生,你们三家公司登榜世界500强,不仅是香港的骄傲,也是整个华人商界的骄傲。内地正在深化改革开放,急需像你们这样有技术、有资金、有经验的企业参与进来。”
林英笑着点头,示意袁天凡递上方案:“李主任,我们早有此意。香江电子计划在深圳建芯片生产基地,年产量提升至10亿颗,优先供应内地企业;香江地产愿意参与长三角的基建项目,打造交通枢纽和产业园区;威曼投资则计划在新能源、医疗领域投入50亿港元,助力内地产业升级。”
李主任翻看方案,眼中满是惊喜:“这些项目正好契合我们的发展规划!尤其是芯片基地,解决了我们的卡脖子问题。不过,这么大的投入,林先生就不怕风险吗?”
“风险肯定有,但我更看好内地的市场和潜力。”林英语气坚定,“我是中国人,根在内地,能为国家做点事,比赚再多钱都有意义。”
这话让会议室里的氛围瞬间升温,双方就合作细节展开深入讨论:芯片基地的土地划拨、基建项目的资金分期、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对接,每一个环节都谈得细致入微。直到傍晚,一份初步合作框架协议才敲定,双方约定下月在深圳举行正式签约仪式。
离开酒店时,夕阳正沉入维多利亚港,金色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林青霞早已在车里等候,见他回来,递上一杯温茶:“谈得怎么样?看你脸色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