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0月的鹏城,秋阳褪去了盛夏的燥热,龙华片区的香江电器工业园里,运输卡车仍在厂区门口排着长队。林英站在二期工程的厂房外,看着工人师傅们正将新到的冰箱生产线设备搬进车间,耳边是此起彼伏的机器轰鸣声。这半年来,工业园的员工从最初的800人激增至3200人,车间从6个扩到15个,连生活区的宿舍楼都新盖了4栋。
“林生,这是三季度的员工考勤和生产报表。”李建国快步走来,手里捧着厚厚的文件夹,额角沾着汗,“现在生产线多了,工人也杂了,有些问题开始冒头——二车间有几个老员工仗着资历深,经常上班摸鱼,还把自己的活推给新人;五车间的质检员小王,连续三个月检出的不合格品最少,可薪资跟那些混日子的差不多,上周他找我提了想辞职,说隔壁外资厂给的工资更高。”
林英接过报表,指尖划过“出勤率”“返工率”那几列数据,目光落在二车间那几个频繁迟到、返工率超15%的名字上。一阵风吹来,带着车间里机油的味道,忽然让他想起前世在南方电子厂打螺丝的日子——十二小时两班倒,工资按件计酬,为了多赚几块钱,手指被机器磨得全是茧;可即便如此,月底发薪时若能多拿五十块,全家都能改善几天伙食。眼前这些工人,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
“李建国,陪我去车间走一趟。”林英合上报表,语气沉了下来。两人走进二车间,流水线正高速运转,工人们戴着蓝色手套,熟练地组装微波炉配件。靠近角落的工位上,三个穿着工装的男人正靠在货架旁抽烟,地上散落着几个没组装好的零件。见林英进来,他们慌忙掐灭烟头,假装拿起工具干活,动作却迟缓敷衍。
“你们负责的工位,今天完成多少产量了?”林英走到其中一个高个子工人面前,目光扫过他工位上的计数器。高个子支支吾吾:“林、林生,今天材料晚到了,还没完成一半……”话没说完,旁边工位的年轻工人小声嘀咕:“材料早上就到了,他们一上午都在抽烟聊天。”
林英没当场发作,转身走向五车间。刚到门口,就看见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正蹲在生产线旁,拿着放大镜检查每一个焊点。李建国轻声介绍:“这就是小王,王磊,他质检的工位,从来没出过批量不合格品,上个月还改进了检测方法,让效率提高了10%。”
王磊似乎没察觉到有人来,直到林英走到他身边,才慌忙站起来,手里还攥着检测记录:“林生!”林英拿起记录看了看,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不合格品的原因标注得清清楚楚。“听说你想辞职?”林英笑着问。王磊脸颊微红,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母亲病了,需要钱……隔壁厂给的工资比这里高两百块。”
离开车间时,林英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香港的第二天,他就召集霍建宁、曹仁超、张明远等高管开会议。会议室里,林英将鹏城工业园的员工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们的家电、游戏卡带能卖得好,靠的不是我林英一个人,是车间里上千个工人一针一线装出来的。现在员工多了,不能再搞‘大锅饭’,必须改革薪资制度——在原基础上普涨10%,表现优秀的涨20%到30%,但要配套严格的考核;那些偷奸耍滑、拖慢生产的,该清退就清退,绝不姑息。”
霍建宁皱起眉,翻开财务报表:“林生,现在工业园每月薪资支出是480万港元,普涨10%就要多花48万,优秀员工再涨,每月至少多支出120万。今年我们投了芯片研发、游戏卡带生产线,资金压力本来就不小……”
“钱要花在刀刃上。”林英打断他,将王磊的质检记录和二车间混日子员工的考勤表推到桌上,“你看,王磊这样的员工,能为我们减少返工损失,提升效率,给他涨薪30%,他创造的价值远不止这些;而那些混日子的,不仅浪费材料,还影响其他员工的积极性,留着才是最大的损失。再说,我们三季度的家电和游戏卡带利润已经超预期,拿出一部分给工人涨薪,既能稳定人心,又能提高生产效率,这笔账划算。”
张明远率先点头:“我支持林生。研发部的工程师也是靠考核涨薪,现在大家积极性很高,龙炎芯片的迭代速度比计划快了两个月。工厂搞考核涨薪,肯定能让能干的人更有干劲。”曹仁超也附和:“从长远看,稳定的员工队伍能减少培训成本,还能避免技术流失。我之前调研过,香港和深圳的工厂,员工流失率高的,大多是薪资不合理、干好干坏一个样。”
见众人达成共识,林英当场拍板,成立专项小组:“霍建宁负责薪资核算,确保资金到位;李建国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分‘出勤率、生产效率、质量合格率、创新贡献’四项,每月评分,优秀的涨薪、提拔,不合格的先警告,连续两个月不达标就清退;袁天凡联系深圳的职业学校,再招一批技术学徒,补充新鲜血液。下周一开始,先在鹏城工业园试点,效果好再推广到香港的工厂。”
会议结束后,林英没有立刻回办公室,而是驱车前往浅水湾。别墅里一片温馨,客厅的沙发上堆满了婴儿衣物,邱淑贞靠在软垫上,林青霞正帮她整理待产包。邱淑贞已经怀孕九个月,腹部高高隆起,行动愈发不便,见林英回来,她笑着招手:“你可算回来了,之琳和楚红去买婴儿床了,朱玲在厨房炖鸡汤,说是给我补身体的。”
林英走到她身边,小心翼翼地扶她坐直,又摸了摸她的肚子:“今天宝宝乖不乖?有没有踢你?”“上午动得厉害,刚才听青霞姐讲你在鹏城的事,就安静下来了。”邱淑贞握住他的手,“你说要给工人涨薪,这是好事啊。我小时候在台湾,父亲也是工厂工人,薪资高一点,家里的日子就能好过很多。”
林青霞端来一杯温蜂蜜水,放在邱淑贞手边:“我刚才听你说,还要提拔能干的工人,这想法更周到。有些工人技术好,就是没机会,你给他们机会,他们肯定会更用心干活。对了,昨天医生打电话来,说下周三给淑贞做最后一次产检,要是胎相稳定,就可以定预产期了。”
林英点点头,心中记下产检的时间。这时,玄关传来开门声,关之琳和钟楚红推着一个原木色的婴儿床走进来,朱玲跟在身后,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林英回来了?快看看我们选的婴儿床,能调节高度,等宝宝长大了还能改成小书桌。”关之琳擦了擦汗,兴奋地介绍。
朱玲打开保温桶,浓郁的鸡汤香味飘满客厅:“这是用老母鸡炖的,加了红枣和枸杞,淑贞快趁热喝。我还煮了些小米粥,要是鸡汤太油,就喝点粥垫垫。”邱淑贞接过碗,喝了一口鸡汤,满足地笑了:“太香了,玲姐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天心和天佑从楼上跑下来,围着婴儿床转圈圈。天佑伸手摸了摸床栏:“爸爸,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呀?我想教他玩《悟空闯关》。”天心则趴在邱淑贞身边,小声说:“淑贞阿姨,我画了一幅画,给你和宝宝的。”说着,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张画,上面画着一个穿着小衣服的婴儿,身边围着爸爸妈妈和几个阿姨,还有天心和天佑。
林英看着眼前的画面,心中满是暖意。他知道,无论是工厂里的工人,还是家里的亲人,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给工人涨薪,不仅是为了事业,更是为了让更多像他前世一样的家庭,能过上好日子;而守护好这个家,则是他所有奋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