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净炸风靡 渠道全球(1 / 2)

1984年9月的香港,秋意渐浓,亚视演播厅里却热气腾腾。《香江美食坊》的录制现场,主持人陈淑芬穿着米色围裙,面前摆着一台白色的“净炸锅”,镜头拉近,外壳上的“无油健康”四个小字格外醒目。

“观众朋友们,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神器,就是香江集团新出的净炸锅!”陈淑芬拿起一个鸡翅,放进2升标准版净炸锅,“不用倒油,只要把腌制好的鸡翅放进去,定时十分钟,就能吃到外酥里嫩的炸鸡翅,还没有油烟,健康又方便!”

台下的嘉宾——香港知名美食家蔡澜凑过来,好奇地看着:“不用油?那能炸得香吗?我可不信,油炸的灵魂就是油香。”

“蔡先生,您别急,等会儿您尝尝就知道了。”陈淑芬笑着按下开关,加热管红光一闪,风扇轻轻转动,“大家看,没有一点油烟,厨房干干净净,家庭主妇再也不用怕呛到了。”

十分钟很快过去,陈淑芬打开盖子,金黄的鸡翅冒着热气,香味瞬间弥漫整个演播厅。她夹起一个递给蔡澜:“您尝尝。”

蔡澜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嗯!外皮酥脆,肉质鲜嫩,和油炸的一模一样,还没有油腻感,好东西!这个要多少钱?我得给家里买一个。”

“零售价199港元,迷你款159港元,大容量3升款249港元,牛奶公司超市和各大电器卖场都有卖!”陈淑芬对着镜头,笑容明媚,“现在买,还送腌制调料包,让您在家就能做出大厨水准的美食!”

节目播出当晚,亚视的咨询电话就被打爆了——观众们纷纷问净炸锅的购买渠道,还有人直接跑到超市门口,等着第二天开门。

9月10日,净炸锅正式上市。铜锣湾的丰泽电器卖场刚开门,就排起了长队。“给我来一个标准版!我昨天看了《香江美食坊》,特意来买的!”一位穿着围裙的家庭主妇举着钱,排在队伍最前面;“我要迷你款,单身住,这个大小刚好!”一个年轻上班族说;“大容量的还有吗?我家四口人,要个大的!”一对夫妻问道。

卖场经理忙得满头大汗,一边指挥店员补货,一边对着对讲机喊:“标准版快卖完了,仓库再送50台过来!迷你款也只剩20台了!”

同一时间,牛奶公司超市的“净炸锅体验区”更是热闹。店员现场演示炸薯条、炸虾球,路过的顾客都围过来试吃。“好吃!比快餐店的还香!”一个小男孩吃完薯条,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妈妈,我要买这个!”

邱淑贞坐着车,带着月嫂也来体验区凑热闹。她挺着八个月的孕肚,看着店员用迷你款炸虾球,笑着说:“这个我家里有,每天都用它炸点小零食,不用油,吃着放心。”

周围的顾客一听是“老板的太太”,立刻围过来问:“邱小姐,这个好用吗?会不会容易坏?”

“好用得很,我用了半个月,没出过一点问题,定时很准,洗起来也方便,内胆一冲就干净。”邱淑贞耐心地回答,像个“产品代言人”。

当天晚上,霍建宁拿着销售报表,冲进林英的办公室:“林生,卖爆了!首日销量突破1.2万台,其中标准版卖了6000台,迷你款4000台,大容量2000台!牛奶公司超市的体验区,平均每分钟就能卖出一台!”

林英正在看漫威《蜘蛛侠》的漫画销量报表,闻言抬起头,嘴角扬起笑意:“产能能跟上吗?王建军那边怎么样?”

“王厂长说现在月产能15万台,已经满负荷运转了,今天还加了两条生产线,预计下个月能提到20万台。”霍建宁递过产能计划表,“不过订单已经排到下个月了,很多经销商都在催货。”

“让王建军再扩产,把塑料厂的两条闲置生产线改造成净炸锅生产线,月产能提到30万台。”林英放下报表,“另外,让张明远的团队优化一下加热管,现在的能耗有点高,降低10%,用户体验更好。”

张明远接到命令,当天就带着工程师去了电器厂。他们把加热管的材质换成更耐高温的合金,又调整了风扇的转速,让热空气循环更均匀,不仅能耗降了,加热速度还快了2分钟。

一周后,优化后的净炸锅上市,销量更火了。首周销量突破5万台,香港市场几乎人手一台,家庭主妇们见面就问:“你家买净炸锅了吗?”上班族则把迷你款放在办公室,下午茶时间炸点小零食,方便又健康。

林英回到浅水湾别墅时,总能闻到净炸锅的香味。邱淑贞喜欢用迷你款炸虾球,说“一口一个,不占肚子”;林青霞常用大容量烤整鸡,表皮金黄,肉汁饱满;关之琳则喜欢炸薯条,撒上辣椒粉,配着番茄酱吃;朱玲最有创意,用它烤蛋糕,不用烤箱,口感松软。

“爸爸,吃!”天心坐在宝宝椅上,手里拿着一小块炸红薯,递到林英嘴边,小脸上沾着碎屑,笑得像个小太阳。

林英咬了一口,甜丝丝的,软糯香甜:“宝宝真棒,会给爸爸分享了。”

看着家里其乐融融的样子,林英心里满是暖意——这个因邱淑贞一句“想吃炸鸡腿”诞生的小发明,不仅成了市场的宠儿,还成了家里的“温情纽带”。

但林英没有满足于香港市场。9月下旬,他让袁天凡把净炸锅送到美国、欧洲的威尔时门店,试水上架。纽约第五大道的威尔时旗舰店,店员把净炸锅摆在橱窗里,旁边放着炸好的鸡翅和薯条,路过的行人都好奇地驻足。

“这是什么?不用油就能炸东西?”一位金发女士拿起迷你款,翻来覆去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