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三家“威尔时”品牌店同时开业——铜锣湾旗舰店、中环写字楼店、机场店。统一的白色招牌,弧形的橱窗,橱窗里陈列着银色的拉杆箱、黑色的公文包、粉色的手包,还有挂在展示架上的时装和内衣,吸引了大批路人驻足。
开业前一天,亚视和三家报社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亚视频道滚动播放威尔时的广告:一位商务人士拉着拉杆箱轻松走过机场,一位女士提着粉色手包走进商场,画面最后定格在“威尔时——定义时尚出行”的标语上;《香江晚报》用整版报道威尔时的产品,详细介绍拉杆箱的万向轮和时装的设计理念。
开业当天,铜锣湾旗舰店挤满了人。“这个箱子真好看,拉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一位女士拉着18寸的银色拉杆箱,脸上满是惊喜;“这个公文包能装电脑,还有专门的文件隔层,太实用了!”一位男士拿着黑色公文包,当场付款买下。
不到一天,三家店的拉杆箱就卖出了300多个,手包和公文包卖出500多个,时装和内衣也卖出了200多件。李红梅看着销售报表,激动得手都在抖:“林先生,火了!我们的衣服和箱包都卖爆了!”
林英却很平静,他早就预料到这个结果。“让工厂加大产能,尤其是拉杆箱和公文包,优先供应香港市场。另外,让霍建宁联系美国的机场商铺,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三个城市,每个城市至少租两个商铺,下周就开始装修,月底前开业。”
霍建宁立刻去办,不到三天就搞定了美国的商铺租赁。林英又让陈默带着设计师飞往美国,按照香港的风格装修商铺,同时安排货物运输——和黄的码头渠道派上了用场,运输成本比市价低15%,还能保证时效。
7月1日,美国三家威尔时店铺同时开业。洛杉矶机场店刚开门,就吸引了大批旅客。“this suitcase is aazg!”一位美国游客拉着拉杆箱,忍不住赞叹;纽约曼哈顿的商铺里,商务人士纷纷购买公文包,觉得比他们常用的皮质公文包更轻便、更实用。
美国市场的反响比香港更热烈。拉杆箱的售价定为188美元,成本只有75美元,利润高达2.5倍;公文包售价88美元,成本35美元,利润也有2.4倍。不到一个月,美国的商铺就卖断了货,经销商纷纷发来订单,要求加急供货。
林英坐在办公室里,看着香港和美国的销售报表——香港月销售额突破500万港元,美国月销售额突破100万美元,利润总和达到300万港元。他拿起电话,拨通了王建军的电话:“箱包厂的月产能要提到5万个,优先供应美国市场;服装厂和内衣厂也要加大产能,下个月推出新款时装和内衣,保持市场热度。”
王建军立刻答应:“林先生放心,我们已经加了两条生产线,月底前就能达到月产能5万个。”
傍晚,林英回到半山别墅。林青霞正在花园里散步,夕阳洒在她身上,格外温柔。“今天威尔时的销售报表看了吗?太厉害了!”林青霞迎上来,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手包,“这个包我很喜欢,今天出门逛街,好多人问我在哪里买的。”
“喜欢就好。”林英笑着说,“下个月我们去美国,看看那边的商铺,顺便带你去好莱坞逛逛,你的电影也该在北美上映了。”
林青霞眼睛一亮:“真的?太好了!我早就想去美国看看我们的威尔时店铺了。”
晚饭时,关之琳和钟楚红也来了。关之琳拿着一个黑色的拉杆箱,笑着说:“我昨天用这个箱子去广州,太方便了,以前拎包累死了,现在拉着就走,还能装很多东西。”
钟楚红则穿着威尔时的新款连衣裙,裙摆飘逸,格外好看:“这个裙子太舒服了,面料又好,款式又新颖,我准备多买几件。”
林英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满是满足。威尔时的成功,不仅盘活了三家旧厂,还为集团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威尔时要成为全球知名的时尚品牌,让“香江制造”走向世界。
夜里,林英坐在书房里,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香港、美国的商铺位置被红笔圈出,接下来,他还要进军欧洲、东南亚市场。他拿起笔,在巴黎、伦敦、东京的位置画了圈——这些城市,都将是威尔时的下一个目标。